曹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秦國大軍壓境,事關趙國存亡,趙遷也不得不從後宮忙中偷閒,召群臣商議對策。趙遷雖然無行,卻也不算無知。他身上畢竟流著趙氏的血。他也想趁此機會向臣民們證明,他有能力做他們的王,有能力駕馭這個國家,他比趙嘉更有資格坐在王位之上。因此,趙遷根本就沒有考慮用外交或割地來解決危機的可能,他的選擇是‐‐以暴制暴,以戰止戰。
十萬大軍集結完畢,誰人堪為大將?大臣們的意見分為兩派,一派主張召回身在魏國的老將廉頗,一派主張重新起用被廢黜的龐煖。廉頗和龐煖皆是身經百戰的名將,又在軍中具有崇高的威望,的確都是合適的人選。
趙王遷卻不欲用老臣。老臣總欺負他,輕視他。一朝天子一朝臣,他要培養自己的嫡系,因此推舉從小的玩伴‐‐扈輒為大將。
任命既出,滿朝譁然,卻也無可奈何。
扈輒領十萬大軍,急赴武城解圍,正中秦軍埋伏。趙軍疲憊之師哪能抵擋!扈輒被斬首,十萬趙軍全軍覆沒。
訊息傳回邯鄲,滿城悲泣,哭聲終夜不息。趙王遷大叫:&ldo;扈輒誤我!&rdo;吐血數升,昏厥在地。
趙王遷不曾料到,失敗竟會如此慘烈,這對他的威信是一次沉重的打擊,也讓臣下們對趙嘉越發期待。而這十萬大軍是他父親留給他的寶貴家當,就這麼被他輕易地揮霍殆盡。十萬將士再不可能歸鄉,十萬家庭從此破碎孤寡。國中壯年幾乎窮盡,他將如何向大臣們交代?他將如何向那些為國捐軀的好男兒交代?他將如何向那一個個默默承受的家庭交代?
趙王遷背負著巨大的壓力,卻又不得不考慮另一個更加嚴峻的問題:秦軍剛剛獲勝,士氣正高昂,倘若長驅直入下邯鄲,又該何以應對?
時至今日,趙國只剩下最後一個籌碼‐‐李牧和他的邊兵。
趙王遷急遣使者,持大將軍印往召李牧。
李牧,天下名將,常駐雁門,防備匈奴。當年一戰,滅襜襤,破東胡,降林胡,單於奔走。十餘年間,匈奴畏之如神,不敢近趙邊城。
李牧得到了大將軍印,不喜反憂。他統帥的邊兵是趙國的常備部隊,不到山窮水盡,絕不會輕易調動。國之存亡寄託在他一人之身,這是為將者的光榮,卻也是治國者的悲哀。
王命急迫,李牧不敢拖延,於是選車千五百乘,選騎萬三千匹,精兵五萬餘人,隨自己起程,只留車三百乘、騎三千、兵萬人留守雁門。
邊地百姓聽聞李牧回師,哀聲一片,攔馬痛哭道:&ldo;李將軍勿棄我等。將軍何忍,置我等於匈奴虎狼之口而不顧。&rdo;
李牧流涕長嘆,道:&ldo;國事如此,非牧所願。牧為將,但遵王命而已。退卻秦師,必重來與諸君相見。&rdo;
桓齒聽聞李牧舍雁門而歸邯鄲,大喜道:&ldo;李牧一出,趙國無能為也。&rdo;
桓齒久仰李牧威名,恨不能立即一戰。李牧都被逼出來了,看來趙國是賭上了救命錢。只要擊潰李牧邊兵,趙國將再無抵抗能力。
前線大捷,嬴政心情上佳。在等待下一個捷報之前,他決定去一個地方。
【2王之河南】
河南洛陽在長達五百一十四年的時間裡,一直為東周王朝的國都,可謂一座王者之城。然而近兩個月來,這座古老寧靜之城卻一直充斥著喧譁與騷動。先是老相爺呂不韋之薨,接著是呂不韋門下的數千舍人賓客作鳥獸散,驅逐的驅逐,遷徙的遷徙。經此兩番巨變,洛陽好不容易平靜數日,忽然之間,城中卻又開始了大索戒嚴。
洛陽雖然已是沒落的都城,但百姓們依然保有著往昔的政治敏感。他們知道,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