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言內之意自是褒讚嬴政無比的豐功偉績,言外之意則肯定了嬴政重擬帝號的要求是及時的,是必需的,不僅為了嬴政一人的尊貴,同時也有利於鼓舞全民士氣,增進帝國自豪感。
接下來才道:&ldo;臣等謹與博士議曰:&l;秦古神話中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而泰皇最貴。&r;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l;泰皇&r;。命為&l;制&r;,令為&l;詔&r;,天子自稱曰&l;朕&r;。&rdo;
泰皇二字饒是李斯等人集體智慧的結晶,已將嬴政與神相提並論,卻仍未能讓嬴政滿意。嬴政大筆一揮,去掉&ldo;泰&rdo;字,加上&ldo;帝&rdo;字,自號&ldo;皇帝&rdo;,其他則如李斯等人之建議,不再更改。
嬴政的第二拳‐‐廢除流傳已久的諡法制度,則充分顯示出了他睥睨千古的自負和狂妄。在歷代帝王之中,此舉非但空前,而且絕後。但嬴政自有其充足的理由,下令道:&ldo;朕聞太古有號毋諡,中古有號,死而以行為諡。如此,則子議父,臣議君也,甚無謂,朕弗取焉。自今已來,除諡法。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rdo;
在嬴政看來,皇帝就該走自己的路,而且還不許任何人說。至於要讓大秦江山&ldo;至於萬世,傳之無窮&rdo;,或許只是嬴政的一時豪言,自個兒也未必真信。但參考前三朝夏(約前2070~前1600)、商(前1600~前1046)、周(前1046~前256)的統治時間,嬴政應該是信心滿滿:縱不能傳承萬世,維持千八百年總當不在話下吧,你說呢,曹三?
【2拿來主義】
要了解嬴政的第三拳,我們則有必要先從愛因斯坦說起。
愛因斯坦二十六歲發表狹義相對論,三十六歲發表廣義相對論,將物理學推至前所未有的高峰。然而,此後的愛因斯坦,直到七十六歲辭世,四十年中卻再也沒有貢獻出可與他年輕時媲美的成就。難道是他放棄了物理學?
不,他沒有放棄,相反,他窮盡後半生,試圖尋找到大統一理論‐‐物理學的終極目標,全人類的終極挑戰。
作為所有物理學家的夢想,大統一理論不是要統一某個具體的國家,而竟是要統一整個宇宙。一旦成真,則上帝造物的秘密將被徹底破解,粒子、原子、分子、生物、天體等一切宇宙物質的本質,都將被一種極簡短精闢的數學公式描述出來。一切的力,一切的物理現象,都可以得到完美的解釋。借用齊柏林飛船樂隊(led zeppel)那首著名歌曲之名,大統一理論便是stairway to heaven(通往天堂的階梯)。
愛因斯坦失敗了,海森堡失敗了,在追求大統一理論的路上,無數天才科學家都失敗了。然而,只要還有人在仰望星空,對大統一理論的追求便不會停止。道之所在,雖有去無回,吾往矣。
上溯戰國,於諸子百家中有一個獨特的學說,差可視為大統一理論的先行者,即陰陽五行學說,其創始人業已不詳,而將其發揚光大則是在齊人鄒衍的手上。
所謂陰陽,統轄天地、晝夜、男女等自然現象以及尊卑、動靜、剛柔等抽象觀念。所謂五行,以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與其作用,統轄時令、方向、神靈、音律、服色、食物、臭味、道德等等,以至於帝王的系統和國家的制度。1
『1可參見顧頡剛先生所著《秦漢的方士與儒生》。』
由此,宇宙的萬事萬物、因果禍福,無不服膺於陰陽五行的執行和掌控。
姑且不論此理論正確與否,你得承認,在這種浪漫的狂想中,自有一種簡潔凝練之美。對當時人而言,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