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3/5頁)
宮本寶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何況宋玫在離任後當過吏科給事中和工部侍郎,直到崇禎十六年二月在山東萊陽才因清兵破城被殺。
如果說縣令的姓氏搞錯了,那麼崇禎十三年任知縣的是蘇京。在他的任期內雖然發生過白蓮教進攻縣城的事件,但沒有破城殺令,蘇京在離任以後還當了河南巡按御史。
這裡再談一下所謂“紅娘子之亂”的問題。崇禎年間,河南各地大小農民起義此伏彼盧,只要在本地稍為著名一點的,縣誌上一般都有記載,首領人物的名字和活動情況也大抵可考。
可是紅娘子究竟姓甚名誰,家住何方,何時何地聚眾起義,卻無明文記載。有的書說紅娘子攻開封時擄得李信(即李巖)。
既然這支起義軍敢於攻打明代周王的封地,可見實力雄厚,為什麼清初《開封府志》卻毫無反映呢?
至於說李巖被囚於杞縣,紅娘子來救,清初《縣誌》不僅沒有記載,反而辯駁。
而且,按通常說法,化崇禎十三年底李自成起義軍攻佔豫西永寧(今洛寧縣)的時候,李巖就當了李自成的謀主,杞縣到永寧將近千里,李巖和紅娘子領著大隊人馬浩浩蕩蕩長途行軍,為什麼沿途各州縣毫無察覺,沒有留下任何記載呢?
此外,按諸書的記載,紅娘子同饑民救出李巖後一道投入了李自成起義軍。這以後正是李白成起義軍大發展的時期,差不多起義軍每一天的活動都有比較可靠的記載,然而就連對紅娘子津津樂道的作者,也沒有一個人能說出這位恆赫一時的女將的後來活動。
當然,崇禎年間的杞縣並不是世外桃源。崇禎八年掃地王所部起義軍八萬人進攻杞縣,由於知縣申佳胤負隅頑抗,沒有破城。
崇楨十一年七月十五日,杞縣爆發了白蓮教起義。在知縣蘇京的血腥鎮壓下,起義遭到了失敗。當時杞縣的鄉紳孟紹虞,根據親身見聞寫了一篇《白檜行》。
有人據此把白蓮教起義同紅娘子攻杞縣扯在一起,以致“紅”“白”混淆,在時間和背景上自相矛盾。一方面言之鑿鑿,斷定李巖是崇禎十三年下獄的,另一方面又把崇禎十一年的攻城事件說成是紅娘子來救李巖。
從以上的考證可以得出結論:關於李巖(或李信)在參加李自成起義軍以前的全部傳說都是違反事實的。
(二)關於李巖參加起義軍後的情況第一,李巖為農民革命大造輿論的問題。按照許多著述的記載,李巖參加李自成起義軍後做的一件重要工作,就是開展革命的宣傳活動:
李巖等造為謠言日:“吃他娘,著他娘,吃著不盡有闖王,不當差,不納糧。”河南以北遠近傳播,小逞者延頸思亂。
其他一些書籍也有類似記載。這裡的問題是,在李自成起義風起雲湧,席捲大河南北的時候,民間流傳這種革命歌謠,究竟是苦難深重的貧苦農民發自內心的嚮往呢?還是隻有中過舉的李巖才能編出呢?
連當時的一些封建文人和官僚都已指出,是得到解放或盼望解放的貧苦農民編出來的。請看張岱的記載:
賊令嚴明,將吏無敢侵略。明季以來,師無紀律,所過鎮集縱兵搶掠,號曰打糧,井裡為墟、而有司供給軍需,督速賦甚急,敲樸煎熬,民不堪命。至是陷賊,反得安舒。為之歌曰:“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由是遠近欣附,不復目以為賊。
甲申三月,明漕運巡撫路振飛給總督張國維的信中說:
承問敝鄉(河北曲周縣)事,言之憤悒。敝鄉愚民疾視長上,編歌捏謠,佇望賊來。……
這些材料說明,“編歌捏謠”的並不是天才的宣傳家李巖,而是廣大貧苦農民。
證明李自成和他領導的隊伍代表著人民的希望,廣大群眾是心向著起義軍的。如果把它們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