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燈,給迎迎做了小兔燈,給夢妍做了西瓜燈......骨架做好後,韻清和子豐一起給燈籠框架糊紙,把薄薄的的連紙按燈籠大小方圓裁割下來,刷子沾了不稀不稠的糨糊。均勻地塗在燈的骨架上,裁好的紙樣向上一裱,一會兒工夫白連紙將高粱杆的燈骨架包裹起來,自家門前的兩燈籠用大紅紙包裹的,一件件的燈籠模樣也便顯現出來了。裱糊過的燈籠一個個掛在院子長繩上,冬日的陽光下白得晃眼,紅得耀眼,在冬風裡擺擺搖搖。兩個時辰糨糊幹了,韻清用紅紙或彩紙剪了吉祥物和各種花邊穂貼到燈籠上,一個個美麗的燈籠就完成了,孩子高高興興的提走自己心愛的燈籠......找展羽要”磕頭了“的紅蠟燭插放到燈籠裡,等天黑時點上,找屯子裡孩子們去滑冰場玩。展羽還給迎迎和夢妍買了一條紅菱子和一條綠菱子,結果姐倆都願意要綠菱子。爭執下還是夢妍讓步了,把喜歡的綠菱子給姐姐迎迎扎頭上了...... 關於燈籠的歷史記載比較多。著名考古學家魏存成介紹,中國的燈籠是世界上發最早的便攜照明工具。甲骨文中的”東“字可能就是對原始燈籠形象的描繪。《南史》記載有”壁上掛葛燈籠“句。葛,就是用麻織成的白色粗布,用它製成的燈籠,可能就是紗燈的原始雛形。而紅燈籠則是新中國成立後興盛起來的,經過多年發展,形成了節日喜慶用燈。 韻清又把鞭炮分發給家裡的男孩子,迎迎與夢妍膽子小不敢放鞭炮。男孩子們把鞭炮分成幾組。年三十接神,年初一,初三{送神},初五也叫破五和正月十五也叫元宵節都要有鞭炮可放,這樣彰顯出春節期間歡樂祥和的氣氛。 為了活躍節日氣氛,屯子裡的孩子們為了節省,還把整掛鞭分解拆開一個一個地拿在手上點燃後再拋向空中,相互比勢誰玩的花樣多,玩得開心又快樂。 過年放爆竹的習俗始於唐代,當時人們認為放爆竹可以驅趕邪靈,抵禦瘟疫。現在放爆竹人們用以表達喜慶和祈福之意。喜歡夢妍的蛻變()夢妍的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