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塵讀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元璋召集諸將議事,會後,特地留下常遇春商議攻打採石之事。
“常遇春,聽說藍氏給你生了個閨女?”說完了正事,朱元璋問。
“可不是,上位,咱那大胖閨女,生下來八斤”,常遇春不無驕傲地回答。
“不如咱們定個娃娃親,讓標兒娶你們家閨女,你說咋樣?”朱元璋拍了拍常遇春的肩膀。
“那可不敢高攀”,常遇春說話沒過腦子,不過說的絕對是真心話,他真的沒敢想過能和上位成為親家。
“什麼?”朱元璋淺笑追問。
常遇春已經醒悟過來,趕緊應下,“那敢情好,咱家大丫頭,嫁給少公子,那是天作之合”,言語間對朱元璋感激涕零,無以為報。
結親,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常遇春的一番苦心終究沒有白費,被上位看到了,從此,他就是上位的得力臂膀,衝鋒陷陣,在所不辭。
與上位結親,天啊,想都不敢想啊,喜從天降,喜從天降啊。
上位是什麼人?在常遇春心裡,那就是真命天子。
上位,是朱元璋的嫡系對他的稱呼,這個稱呼最早來自於湯和。
湯和與朱元璋是同鄉,從小一起光屁股長大,一起撒歡,一起闖禍,一起偷吃劉德家的牛肉,用地主劉德的話說,就是壞事做盡。
湯和比朱元璋大兩歲,郭子興在濠州起義後,湯和帶著十多名壯士前去投奔,他沉穩敏捷、作戰勇猛,屢立戰功,被提升為千戶。
當了千戶之後,湯和給朱元璋寫信讓他也來參加起義軍。
小時候,朱元璋鬼點子多,是孩子王,總喜歡當老大,坐上位。
朱元璋在濠州初來乍到,仍然當仁不讓地做主位,湯和也笑著不計較,還稱呼他為上位。
稱呼朱元璋上位的,除了淮西二十四將,就是最早投奔朱元璋的那批人,比如馮國用、馮國勝兄弟,比如李善長,比如鄧愈,比如胡大海,比較而言,常遇春算是最晚的了,他是朱元璋在和州當總兵官時跑來毛遂自薦的。
淮西二十四將是朱元璋當年離開濠州,徵略定遠帶在身邊的二十四人:徐達、湯和、吳良、吳禎、花雲、陳德、顧時、費聚、耿再成、耿君用、唐勝宗、陸仲亨、華雲龍、鄭遇春、鄭遇霖、郭興、郭英、胡海、張龍、陳桓、謝成、李新材、張赫、周德興。
有一點兒,常遇春與張煥很像,總是以嫡系自居,絲毫不拿自己當外人。
常遇春是懷遠人,臂長如猿,力大無比,起初跟著綠林大盜劉聚混,但時間長了,常遇春覺得打家劫舍沒前途,聽說朱元璋軍紀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於是決定去和州,此時常遇春二十五歲。
常遇春來的時候,朱元璋正在為糧草和船隻發愁,為什麼呢?糧食不夠吃了,想渡江,又沒船。
朱元璋的態度頗為冷淡,問道:“你來咱這兒是為了找口飯吃吧?”
常遇春言辭懇切,極力解釋,表明自己是有追求的青年,並非酒囊飯袋。
朱元璋勉強相信,常遇春趁熱打鐵,自請為先鋒,朱元璋沒應,“過了江再說吧”。
不過,常遇春並不氣餒,在攻打採石磯時,元兵萬箭齊發,朱元璋的船隻無法靠岸。
常遇春展現才華的時候到了,只見他飛舟而至,揮戈猛進,元兵伸手奪戈,常遇春趁機躍上江岸,衝入敵陣,擊潰元軍。
這一仗下來,朱元璋對他刮目相看。
職場升遷,領導的賞識至關重要。
是金子總會發光,酒香不怕巷子深之類的做法太被動了,在領導面前適時施展才幹方能縮短蟄伏期。
金陵志在必得,經歷了上次的失利,朱元璋更加小心謹慎,加強訓練,籌謀更加周密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