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心隱萬中,星斗填明 (第3/4頁)
天豆園張澤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便更是要流跡於心。以其同為解釋了世界,但不同的卻是,要讓“心”在得以“空”後,而就如何還要讓“道”“有生於無”;生成出那股無論如何都能將事物拉回正軌的“中”之思維能量。
否則,按照機械般的單純零一理解,其便不就是依舊於虛空當中茫茫然存在;豈不是依然不足以形成出“人為天地之靈”這種“道識”境界;而也便依然無法化身出“外形般的身外身法”去到現世中進行一番歷練。
而再無兼具道之“無”那種同時看守和發現哪怕是自身“有”或是其他事物之間“道生兩儀”等等的生克變化特性。
其結果便是,使得人頭腦中,對於事物的思辨、解析度降低;很難為人所“門用”,不能“有生於無”;缺少一股正向面對和得以能夠合理朝外出走的能量。
雖然其提純出的“普度、向善、慈悲”等觀念很正確,而也確實應該在世間倡導正向、正能量的是非觀念,用“言語”——這個我們交流的資訊工具,越來越明確一切的一切究竟是什麼;但從另一個角度說,其也在一定程度上麻痺了人心,獲得了“有”的不完整性。
即,便是會讓一部分人“思考力”、“思維能力”失去了一種像“道”一般,能夠站在事物共同、“中、或者公道”的角度上去完整看待“對立事物”之間問題的思辨性。
而這種同時看守事物兩面性的思維能量將會在極大程度上帶動出我們對於世間方方面面上的思辨,使得我們的頭腦不再只是一根筋,得以陰陽、上下、左右互動,“本不離宗”。
使得我們因果更加明晰,判守更加得當,制衡更加有力、條理。
而這恐怕也便是,為何“道”可以化之“外法”而醫身,行之以公而治國,而佛卻始終只能如同甘願合十了的雙手般,處留於靈山——為心之所向的“大同”淨地,作為終不得力、但又卻是那份起心動念時最為根本的出發點。
否(pi)以“小異”,正為大區。
然而,正所謂“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可能這便是其佛家的精神所在。想要能夠普度眾生,那就總得有所捨棄、有所皈依;所謂功成不必在我;佛也必然是有看清這世間的一切“大道”,而其願意放下,在悟“空”、獲得了正眼法藏等圓滿之後,卻還能夠依舊有所抉舍,以慈悲、善等化渡大念走進人心,也屬實是萬分的難能可貴了。
所以,便是不難看出,佛是具有了選擇性的“道者”,提煉我們的心性,而“道”則依然是保持著其“自然的先性”,煉就我們的頭腦。其為:心之靈明,變之有形,法以相力,術之為中。
何謂,靈山的附近妖怪最多,可見,即使是各路的鬼怪妖精也有一心向善的理念,凡是事物都具備兩面性;再而,如果這些妖怪們不留在靈山,那便就是要去到別的地方作亂,何不就將其照看在最根邊;另外,當你的心,把最根本、最裡面的位置留給了“慈悲、善”等理念,那麼其外在豈不是就只是剩下其對立的影面了。遇到越多的妖怪,便意味著,其也越來越接近於心中的那份至理。
(其釋厄傳中,悟“空”、悟“能”、悟“淨”,所代表的也許不僅僅是師兄弟關係,而更是一個人由心而發、逐漸得道的修行順序:其在悟“空”了以後,便是開始“有他”;收心猿意馬,得:能夠以相制相的“能”,遂而明淨所向,一路朝佛;修至正果,就個人而言,功德圓滿。)
而全身上下也只有“心”可以追求這般,不是心臟,心臟為器官。
再者,為何東土的妖怪少?因其便是自始至終都保持著一股“中”的公道思維能量,以真正淳樸的善和正等作為出發點,同時去看守事物正反兩面,制衡其中;所以,我們到底是否有真的弄懂我們的民族文化,還是像那些追求新潮變化的外人一樣覺得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