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4/4頁)
向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時一位公寓管理員的意見會令我們感到驚訝。我們會驚歎地自問:這位女士並沒有讀過心理學,她為什麼能領悟他人行為背後隱藏的原因?經過觀察之後,我們發現這種能力來自她的工作。一棟集合式公寓中有好幾百位居民:年輕人與老年人、戀愛中的人、貧苦或生病的人、脾氣火暴或報復心強的人、慷慨溫柔的人、有錢人或遊走在法律邊緣的人;此外,還有房東叮嚀她要特別注意的房客、想要混進去的推銷員、設在公寓中的公司的供貨商或客戶、住戶的諸位親朋好友,以及最不受歡迎的人——流氓、小偷和毒販。
這位女士必須認得出上述所有的人,她必須根據極少的線索察覺他們的個性:從他們走路的方式、所穿的衣服、臉部的表情或說話的音調。
如果她想維持和住戶之間的友善關係,她必須見機行事:她要了解什麼時候能開玩笑,什麼時候不要插嘴;瞭解如何轉達一個壞訊息,或是如何在不觸怒父母的情況下教訓一個不聽話的孩子。
在一般公司的經理身上也可以發現類似的特長。他們每天都必須面對許多員工,瞭解員工的問題,因此他們也必須深入瞭解員工的心理。這個任務的重點不在於瞭解一個手勢或一個行為的意思,而是聆聽的能力。因為員工們不只會談到公司裡的人際關係,還會提到自己家庭生活中發生的事件、一些需求、噩耗,以及一些無法預測的意外。站在經理面前的不只是員工一個人,還有他整個家庭和家庭所衍生的問題——年邁的雙親與學齡的孩子,另一半的不忠與精神的壓力。如果一個經理級主管對這些問題的敏感度夠高,又能扮演好理想上司的角色,他就會成為了解人性的專家。同樣的情況也會發生在用心工作、熱愛工作的商人、工匠,甚至是櫃檯服務員身上。
這些人學習的素材都是來自多彩多姿的日常生活。他們透過觀察、比較和思考找出事件的關聯性,就像科學家、戲劇家或作家一樣;只是他們並不會出書,不會自傲、自認有資格教導別人——他們都是一些謙虛的人。
以上這些人的行為與本質都和所謂的學者專家南轅北轍。學者專家的學問來自於書本,而不是日常生活;他們不會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不會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只會重複前人說過的話。但是在其他人眼中,他們卻是公認的“權威人士”,是被長久以來的“習俗”肯定的人。對天主教而言,權威人士就是《新約聖經》的作者、教皇或聖?奧古斯丁(以前是聖?托馬斯);對*主義來說,權威人士就是*,或是列寧或羅莎?盧森堡;對許多心理學家而言,弗洛伊德或榮格的著作就是聖經;對社會學家而言則是盧曼與戈夫曼(以前還有伯森)的作品。
這份各界權威人士的名單可以不停地列下去。所有權威人士的共同點是:當他們遇到一個問題、一個事件或一個悲劇時,他們不會去分析這個狀況,而是去翻一本書,引用其中幾句話。他們所做的不是尋找知識,而是一種類似驅魔儀式的行為——他們不在乎是否能找到真正的關鍵,而一心只想消除問題。因此,只要以前有人寫過相關的文獻供他們研究就夠了。這種人不可能謙虛,因為他永遠都把公認最權威的知識像一件豪華禮服般穿在身上。就像亞里士多德的信徒一樣:他們認為亞里士多德已經把宇宙的真理都解釋完了,身為弟子的他們當然可以不費絲毫力氣就從老師的思想中知道所有的事。
一般人常常把這種只會引用文獻的“權威”誤以為是文化。而那些聰明、擁有學習的慾望和調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