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山洞的變化 (第1/3頁)
牧塵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徐晨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修整山洞上。
隔天下山去視察一下窯廠,指導幾個窯工製作陶器,同時將母巴安排人將收集回來的樹皮泡到河邊的水坑裡面。
這種類似麻的植物主要生長在山谷口附近,因此主要採集任務都是一群男人在負責。
他們的動作很快,每天都能弄很大幾捆回來,同時也收集回來不少這種植物的種子,徐晨都讓人曬乾之後先收藏起來,準備等到開春之後種到小河岸邊。
自從知道附近幾個部落每年都還會有兩次集體交流活動之後,徐晨就有一種時不我待的感覺。
吃穿住用是人類生存的四大基礎需求
生活好壞的衡量標準,就在於物資多寡。
眼下因為氣候原因,再加上地廣人稀,食物相對來說還算富足,只要努力狩獵採集,這種小型原始部落基本更能夠保證食物穩定,因此穿衣保暖就成了迫切需求。
特別是冬天即將到來,對於穿衣保暖的需求更大。
砌牆可以增加安全保障,還可以遮風擋雨,但真正想要安然過冬,衣服更加重要。
部落積攢的獸皮遠遠不夠所有人使用,因此布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而布的誕生,幾乎可以看做是人類從蠻荒走向文明的最重要的標誌。
因為有了布,人類對於獵殺野獸的需求性就大大下降。
野獸提供給原始人類的除開肉食和補充鹽分之外,主要就是為獲取獸皮。
當獸皮不再是必需品的時候,人就會尋求更加安全的食物來源,比如畜牧和種植。
因此學會織布,也是推動部落下山的一個重要任務。
有了布,徐晨就可以用來和其他部族進行交換更多有用的物品,獲取更多有用的資訊。
比如哪裡有鹽,哪裡有銅鐵礦石等等。
等把金屬冶煉出來,這些原始的人類部族就能夠真正開始在自然界混成帶頭大哥了。
石牆每天都在不斷增高加長。
短短几天時間如同一個裂口的山洞就完全被石牆封住,只留下進出的一道小門。
圍牆砌好之後,接著就是火塘改造。
為了方便吃飯和做飯,徐晨打算是在火塘四周砌起來一圈石臺,上面鋪上陶磚,這樣既能烤火,也能在上面放食物,相當於集體餐桌。
另外在火塘靠山壁的位置,砌起來一排火灶,灶臺上同樣鋪上陶磚,無論燒水做飯都要方便的多。
最主要的是這樣會節約很多柴草。
眼下只有簡陋的石刀石斧,專門砍柴是不可能的,只能撿這樣子才能維持火種和燒烤食物。
但冬天越來越近,對於木材的需求會越來越大。
維持火種一般都是用很大的木頭,這樣才能保證炭火不會熄滅,但每天燒烤食物的時候,為了獲得足夠的火力,就會加入很多柴草,食物烤熟之後就只能白白浪費掉。
但若是改成火灶,則需要多少柴草就用多少柴草,飯菜做完殘餘的柴炭就直接丟入火塘之中維持火種。
為了不浪費火塘維持火種的殘餘火力,還可以在火塘上設計幾個專門燒水的火孔,不需要去灶臺上燒水就能保證整天都有熱水飲用。
雖然徐晨沒有專門學過這些東西,但許多東西在農村他都曾經見過,只需要簡單改造一下就行。
好不好用先不說,至少這樣弄了之後,生活環境將會發生極大的改觀。
因此接下來幾天,徐晨又開始對火塘進行大規模的改造。
雖然這種改造暫時有些影響製作食物和吃飯,但所有人都很支援。
特別是一群負責做飯的女人,都對徐晨簡單描述的場景非常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