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找工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多少風雨,有她鎮著,這宮裡就亂不起來。
徐循、何仙仙都沒有異議,嬪妾們根本沒資格發話,皇后和孫貴妃可能是早有了默契,聞言便點頭道,“正當如此——只是我要安胎,不便走動,此事自會和大哥商議,由大哥出面相請。”
越是國家有危難的時候,儲君的重要性就越大。皇帝御駕親征看來是不可能更改的決定了,那萬一他要是在征伐中出事的話,一宮人就都得指望皇后肚子裡這個沒出世的孩子了。——起碼還有個希望在。不然,就算是把漢王給打退了,一群人也沒什麼好日子過。做皇侄媳婦不是什麼很美好的事,做皇嫂也沒好到哪裡去,多數是要被迫殉著皇帝一起去的。
也所以,皇后這時候都沒有矯情的,直接就說她要養胎。眾人也是一點異議都沒有:看皇后的臉色,這一胎的胎氣可能也的確不是很穩。徐循第一個不敢久坐,見事說完了,便站起身辭了出來。
然後……然後就沒啥啦,作為高等妃嬪的一員,徐循這時候就學著孫貴妃把自己手底下的人約束好了就行了,餘下的事就是被人安排,然後安靜地見證著事情的發展。
事情也是按部就班地在發展著,軍隊向京城集結,御駕親征前的大小禮儀被安排著,人事部署被安排著,一路的糧草被安排著,出征期間的政事被安排著……皇帝出征期間,宮裡由太后掌管,宮外由鄭王、襄王監國,這都是按部就班的事。當時昭皇帝去世的時候,皇帝還沒有趕回來,這兩位藩王也是監國了兩天的,現在其實也就是掛個名兒,起個人肉圖章的作用。
徐循這裡,不論是誰監國都和她沒有關係,身為太孫的女人,她入宮後根本都沒有見過同年齡段的男子,即使是在太子宮裡,也會有人先行通報,免得兩邊撞個正著。只要規矩不亂,哪怕是她親爹監國呢,徐循不管宮務也是沒有和她見面的機會的。她就是寧靜地在宮裡過著自己的日子,除了吃的東西少一點以外,生活也沒什麼大的區別——戰時減膳那也是老傳統。
皇帝則相當忙碌,他這回是真的休耕夠了——從漢王的訊息傳回來的那天開始,就沒怎麼進後宮,也沒有招人侍寢過。當然,御駕親征前也不會有餘地給眾妃嬪上演十八相送,臨走前一晚他去清寧宮請安,足足待了兩個時辰,這就是皇帝在這段時間和內宮的全部接觸了。連皇后和貴妃都沒例外的,一樣是半個多月沒見皇帝,皇帝直接就動身出城了。妃嬪們還不如中官,能夠跟隨左右,指不定還可以見機立下一點功勞什麼的。
不過,也不是說後宮中就是一切如常了。畢竟,漢王造反,氣勢洶洶,據說現在山東一地都已經為之震動。還有說法,在彰德的趙王對哥哥的舉動也是樂見其成的——才剛就藩沒有多久呢,趙王心裡的熱血可還沒有散盡,反正現在彰德一帶也是風聲鶴唳的,好像河南也馬上就得亂起來了。
河南和山東都距離行在不遠,宮裡人多,有些謠言也是在所難免的事。現在皇后的居處肯定是被重重保護起來了,連著孫貴妃和何仙仙那裡,因為有小皇女,所以也受到太后的關照,倒是徐循這邊,因為沒有皇嗣,而且也不是什麼很重點的人物,也就和平時一樣,沒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雖說這時候很想和何仙仙這樣的朋友聚在一起,說說外頭的戰事,但徐循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現在不但不能出門訪友,還應該儘量減少外出才對。這天皇帝剛出門,她一天連院子都沒出,下午睡了個午覺,起來在窗邊看幾本書,順便用點冰品納涼,也是挺逍遙的。
柳知恩等人雖然照常上差,但也沒什麼事情——徐循已經是派人嚴詞敲打過後殿裡的幾個下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