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找工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毫無作為,和徐循說了這麼一句;便道,“終究還是要招內閣大臣們進來商議一番。”
徐循哪還不知道該怎麼辦?當下便知趣告退回宮了;坐在自己屋裡想一想;在興奮之餘也有點擔心:雖然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但有文皇帝的先例在前,誰知道漢王能不能成事呢;說起來,他也是有軍功的人。
談起國朝的這叔叔篡位的事;就不能不提起文皇帝當年奪天下的往事。徐循雖然從來都沒興趣過問外朝的政事;但心裡多少也清楚,皇帝登基以後,對藩王們多加撫慰,尤其是漢王、趙王兩個親叔叔,雖然當年都不大地道,可國朝這邊給的優待一直都是超標準的。漢王有什麼政治上的建議,皇帝也都很給面子——這個做法,就是因為現在他們的關係和當年建庶人同文皇帝的關係很像。都是先立的太孫,而昭皇帝在位時間很短,也可以說是祖父的權力直接過度給孫子了。
當年的建庶人相當年輕,而藩王們卻是兵強馬壯,建庶人誤聽讒言薄待了王叔們。文皇帝便忍無可忍廢黜了這不稱職的皇帝——雖然漢王、趙王現在手中已沒有靖難時期的兵權,但軍功還在,即使他們有些什麼小錯,但若是朝廷待他們苛刻了,也許就會有些有心人提起當年的往事。
叔叔造侄子的反,可是家傳的本事啊,徐循有些悖逆地想著——其實也是有點擔心。誰讓上一次叔叔造反的時候,贏家是叔叔這邊呢?
如果說漢王能造反成功的話,現在後宮裡的這些暗潮洶湧那都不算什麼了。從皇后到沒上冊的美人,有一個算一個估計是都得死,就是活下來,那也再不能恢復到從前的生活了。——她們所有人的家裡都靠著皇帝呢,皇帝倒了,孃家還能有什麼好日子過?
這訊息要傳開的話,估計皇后的肚子都不會是大家關心的目標了吧。徐循一邊想,一邊也覺得有點放鬆:這幾年來,雖然對別人沒有怎麼流露,但她實在是太想要個孩子了。每天的保養,每月的承寵,都是圍繞著孩子來賺的。現在有了別的事情來分散注意力,多少也有點調劑的感覺。
不過,也就是徐循因緣際會,聽皇帝提了這麼一句而已。接下來的好幾天,宮裡還是風平浪靜的沒有一點訊息,連中官他們都沒漏口風。徐循推測,外朝可能還不知道這件事,就是錦衣衛的密報而已。一般來講,外朝都傳得沸沸揚揚的訊息,中官們也不會特別對宮裡保密的。
不過,皇帝往清寧宮請安的腳步明顯是頻繁了很多。這採選女官的事也不再提起了,徐循自然也不會多事地張羅操辦,她現在每天都在等著漢王什麼時候正式造反,簡直比小時候等看社戲還要迫不及待。
到了八月初,這事終於徹底爆發開來,幾乎是一夜之間,宮裡就傳遍了這訊息,連皇后都破例從她養胎的坤寧宮後殿出來,參加了妃嬪們的三日一請安。
“漢王謀逆。”皇后面色蒼白,開門見山地道,“國家將有兵事,皇帝有意御駕親征。我等姐妹在宮中當謹守門戶,好生度日,莫要給大哥心中添事。”
這一次是大請安,小嬪妾們也都到了,聽說皇帝要御駕親征,均都是面色各異,有興奮的,也有恐懼的,還有擔心的。倒是幾個妃子都很淡定,何仙仙一臉滿不在乎的樣子,至於孫貴妃,應該是早就知道了,絲毫沒有異色地還補充了一句,“姐姐懷有身孕,養胎事大。我們幾個姐妹年小德薄,出面管事只怕是不能服眾,還請姐姐向太后娘娘建言,請娘娘出面鎮壓宮廷。”
這已經不是什麼明爭暗鬥的時候了,沒有個老成而有權威的管家人,萬一朝廷戰事不利,被漢王的軍隊打到城下呢?朝廷裡的事,當然有內閣大臣,和監國的藩王做主,但後宮裡這將近一千多個人口,沒點本事怎麼管得下來?就是指派給趙昭容來管,大家都不會服氣。太后出面是最好不過的辦法,她老人家經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