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 (第3/4頁)
張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隻有到了這時候,才能考慮如何把公司運轉起來,如何把公司搞活的問題。
他當時覺得這是個最穩當的策略,也是個最牢靠的辦法,至少不會出了大問題,也不至於會鬧出個什麼大冤案大事端來,惹得人們恥笑,最後讓你自己也下不來臺。
然而當他今天面對著這些再次找來的職工代表、面對著這兩本厚厚的上訪材料時,昨天讓他思之再三的想法和觀點的理論基礎,頃刻之間便動搖了、坍塌了。
面對著這厚厚的一本萬人簽名的請願書,面對著這不知經過多少人明查暗訪、得之不易的調查材料和帳目清單,面對著這麼多工人的呼聲和企盼,面對著如此令人觸目驚心的腐化和如此明目張膽的醜行,雖然這一切並沒有真正開始調查,並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認定,但你就能這麼隨隨便便、輕描淡寫把這一場如此嚴峻而又激烈的矛盾衝突,變成兩個正確理解正確對待嗎?事情就像你說的那麼簡單嗎?雙方都有責任,批評加自我批評,各打五十大板,事情也就過去了,問題也就解決了,滿天的烏雲一下子也就全散了,中紡的問題真的就能這麼解決了?也真的就這麼好解決嗎?
是想徇私隱情、瞞心昧己呢?還是太有點漫不經心、麻木不仁了?
當時自己在中紡公司那麼多的幹部職工面前,曾做出了那樣信誓旦旦的保證和許諾,自己當時的情緒是多麼的激昂和熱烈!然而等到一轉過身來,當那些自己當初提拔起來的手下再次恭恭敬敬地坐到自己面前時,那些保證和許諾,那些激昂和熱烈似乎一下子全都變調了、變冷了。面對著你過去的部下,儘管你是那樣的毫不留情、冷麵如鐵,但在你的內心深處,一種昔日的同事情結仍是那樣的牢固和難以分離。
說穿了,對中紡的問題你還是下不得手,也不忍心下手。你還是想和和稀泥、抹抹光牆,湊湊合合地把事情繞過去也就算了。如今大家過得都這麼艱難,都這麼不容易,既解決問題,又誰也不傷害,這才是顧全大局、保持穩定的上上策。既然是和平年代,為什麼非得把人民內部矛盾變成敵我矛盾?再說,如果一有人告狀,一有單位集體上訪,就立刻答應全部條件,下邊說怎麼辦,政府就答應怎麼辦;下邊說要處理誰,政府就答應處理誰;下邊說搞腐敗的是誰,上邊馬上就大張旗鼓地查處誰。不鬧不管,一鬧就全管;不鬧不給,一鬧就全給。如果政府的形象成了這樣,下邊大大小小的企業都爭相仿效,長此以往,有朝一日政府可就真的要永無寧日了。這才真正是不利於深化改革,不利於社會穩定。
想想自己所考慮的這一切都是如此有道理,自己也確確實實是從大局出發、以大局為重。但不知為什麼,今天一面對著這些一臉憔悴、滿腹沉重的幹部職工代表,一面對著這兩份厚厚的。沉甸甸的請願上訪材料,所有的這些道理便全都讓他感到是這樣的無地自容、羞面見人!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