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七言詩也不多見。
但盧鴻自然不會有這等阻礙,他前世如唐詩三百首之類,早就耳熟能詳,雖然此時不屑於抄襲剽竊,但作詩吟詞,于格律體裁,卻是精密完整。他前世也常寫些題畫詠懷的詩作,只是於平仄韻律,偶有不葉;用語遣詞,每多習氣。現下身臨唐朝,平仄用韻,語言風氣,已是再無疑難。隨著他學業日漸精深,這幾日覺得詩作也頗有進境,小小有些自得。
只是這些詩作,只能自己偷偷練筆,卻是不敢拿出來給人看。他小小年紀,有個“神童”的稱號,能寫出好詩句來倒也不為過。只是這些詩格律如此成熟,若人見了,卻未免起疑。所以平時寫的詩覺得尚可的,自己抄錄成冊,藏在書房之內,不為人所知。
盧九公子學業精進,詩文有成,自學成才之路已是步入正軌。只是不想在練習書法時,卻遇到了一個老大老大的難題。
第一章 工欲善其事
盧鴻遇上的難題很簡單,也很現實,那就是——他找不到寫大字的毛筆。
毛筆起源已久,民間傳說秦時大將蒙恬偶然將兔毫浸入石灰水中而發明毛筆,事實上毛筆的歷史遠在秦前。遠古之時便有縛毫為筆,到秦朝毛筆納毫入管,方有了現代毛筆的雛形。只是當時筆的筆桿與筆頭是分開的,筆頭寫得磨損嚴重,不堪複用時便將其退出,納入新筆頭固定了再用,便同後世簽字筆更換筆芯一般。這種做法稱為“退筆”,宋時東坡詩“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便是指此。到得漢代,制筆之法漸漸成熟,外形與後世毛筆已經一般無二。
只是自漢及晉,以至隋唐,所制毛筆大多是紫毫小筆。所謂紫毫,是指是野兔脊背上最長的全黑色毛料。蓋漢以前書法藝術地位並未確立,文字只為實用,自然是以寫小字為主。漢時多在竹簡之上書寫,當時又無高桌大椅,書寫之時,左手持簡,右手執筆,因此毛筆必須彈性出眾,以便揮寫。又因竹簡本身吸墨極少,毛筆蓄墨不求過多。漢代毛筆,便純為兔毫所制。
到得晉時,書法之風大盛,製紙工藝日漸成熟,對筆的要求自然也發生了變化。雖然晉時紙張書寫前均經過處理,頗為光滑,但無論如何,紙吸墨較之竹簡要多得多。此外晉時書風大變,行草盛行,一筆每連貫成行,對毛筆的蓄墨量要求更高。因此晉時兼毫筆較為通用,多采紫毫摻狸毫、青羊毫製成。
此時正值唐初,所見毛筆多為純紫毫或以紫毫為主的兼毫,且均為短峰小筆。唐初書法也多以小字為主,便是題碑書丹,也不過寸字,所用毛筆自然無須長峰。且兔毫峰本不長,更兼當時制筆時,筆頭納入筆管頗深,少則三分之一,多則至半,也做不出長峰筆來。
前時盧鴻臨寫,多為二王書帖,以及當代名家墨跡,所用毛筆自然無有不妥。現下要認真習練書法,自然按照後世的思路,從大字楷書入手。只是如此一來,身邊的毛筆便不夠用了。只苦了小三兒,為了滿足自己公子的願望,將左近筆莊全跑遍了,還到幽州去了一趟,就是找不到盧鴻所求的大筆。
盧鴻沒有辦法,但又不想就此半途而廢,拍著腦袋想了半天,也只好寄希望於族中筆坊自行研製了。此外其他如紙、墨、硯等物,怕也要一同改進。只是此時他年紀幼小,哪裡有能力讓筆坊為自己制筆,唯有想辦法鼓動老爸老媽,讓他們為自己出頭,設法成事。
這天早起,盧鴻到後堂見過父母,問安之後,便不急著去書房讀書,只是把自己想練習大字,文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