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 (第2/2頁)
[美]丹尼爾·J·布林斯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主要是面向南方和西部。大城市的報紙,諸如紐約《先驅報》,就刊登了許多銷售舊衣服的廣告。黑人和海員的工作服很長時期一直是美國唯一大量製造的成衣品種。在市場出現的其它少量成衣,不過是承接定做衣服的裁縫的副業產品。由於美國南方和西部對成衣的需求迅速增長,為了滿足這一需求。東海岸的成衣工場也就發展起來。
早在二十世紀到來之前,美國的衣著革命就已經在進行。這場革命有兩層含意:一是服裝的製造方式:(從家庭自製和裁縫製作,發展到工廠製作成衣。)二是人們的穿戴方式。(從顯示人的社會階級的衣著,即根據一個人的衣著就可以看出他從事的職業和所屬的社會階級,到衣著大眾化,即大家都可以穿得一樣好,這是歷來從未有過的。)在西部採礦區,在開往西部的無蓋貨車的車廂裡,或者是在海上長途旅行的輪船上,人們都無法攜帶講究的服裝,而有特殊技藝的人總是少數,好裁縫也是不多的。同時,富有的美國人又覺得很難穿得和富有的歐洲人一樣時髦,在這種情況下,成衣工業新技術應運而生,使得收入一般的美國人也能穿著好衣服。
到了十九世紀中葉,成衣工廠已用上了縫紉機。雙線連鎖縫紉取代了鏈式縫紉,後者的缺點是一旦在某一點上線一斷,縫合之處就會散開。而現在,縫紉機縫的已同手縫的一樣牢靠,隨著縫紉機的不斷改進和諸如鎖紐孔機等配套機器的出現,使得縫紉機向多功能方向發展,足以承擔絕大部分縫紉工作。而且新式的裁剪機又可以把十八層衣料疊在一起裁剪,這就為大量製作同一尺寸的衣服提供了有利條件。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