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 (第1/3頁)
[美]丹尼爾·J·布林斯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野生動物的嗅覺使長角母牛能夠自己照顧自己。它靈敏的鼻子可以幫它死裡逃生。有經驗的牛仔驅趕牛群,遇到急需水源時,會讓領頭的公牛充當嚮導。據講,長角牛可以在十五英里以外嗅到陣雨。人們紛紛傳說,牛仔如何聽任牛群帶路,經過四十英里的跋涉,終於找到了偏僻清冷的湖水或隱秘的溪流。
長角牛覓食的本領已成了傳奇故事。同一般的說法相反,它的偶蹄實際上使它無法扒下草上的冰雪,但它自有竅門,可以在冬天找到其它食物。它吃草的本領非同尋常,有一則姑妄言之的傳聞,講人們看到一張附著骨頭的幹牛皮掛在樹上。據說,牛的主人解釋道:&ldo;我的牛啊,儘是些貪吃的傢伙。今年春上,那頭老牛象松鼠一樣爬到榆樹上去吃榆芽兒,結果不小心吊死了。&rdo;就實際所見,德克薩斯種的牛確實會抬起前蹄,扒在三角葉楊的樹幹上,大嚼細嫩的枝葉,它們還會用彎角把千手蘭修長的花瓣抵落下來。它們可以吞食仙人球果為生。在沒有草的地方,它們會象鹿一樣吃樹木的嫩芽。據說,它們有山羊般柔軟的脖頸,嘴可以細嚼,胃可以消化仙人掌和懈樹的荊棘;而且,它們對即將來臨的暴風雪有著氣壓計一般的敏感。
註定要使那麼多人發財的德克薩斯種長角牛得天獨厚,僅&ldo;靠清風麗日&rdo;便生育繁衍。無人耕佔、無遮無攔的廠&ldo;闊西部,使它們成為一筆豐厚的財富。在格朗德河谷以北綿延幾千英里的大片土地上,灌木叢生,水源缺乏,在這裡,長角牛所需要的不是幾十幾百英畝土地,而是成千上萬英畝土地。它們需要整個德克薩斯。
牧場主們的財富就是在公地上繁育成長的牲畜。有時候,牧場主們把這片土地稱為&ldo;天賦之鄉&rdo;,他們不願承認自己的客居身分。就象鐵路修築者一樣,他們認為自己是政府治理下的當然受益人。不過,鐵路業人士在通行權之外只得到了特定的幾塊土地,而牧場主們則聲稱他們對整個未派用場的西部擁有一種剩餘權利。他們四出放牧,視整個西部為自家的田園。&ldo;天然牧草&rdo;為他們的生活和生計奠定了基礎。一八八一年,詹姆斯&iddot;布里斯賓將軍在《牛運當頭‐‐在大草原上如何致富》一書中寫道:《東部的農場主們已經放棄養牛,他們無法與大草原上的牛競爭,他們的牧地每英畝要花費五十、七十乃至一百美元,還要打曬乾草用作越冬飼料,而西部的放牧地根本沒有市場價值,整個冬天,牛群自由自在地遊蕩‐‐地面上的牧草自然地幹化,牛群甚至在一、二、三月分照樣上膘。&rdo;布里斯賓想不通,在西部,致富只是舉手之勞,&ldo;人們為什麼偏要留在有人滿之患的東部。&rdo;
此時,牧牛業似乎正對開拓者的胃口,西部開發故事中的英雄們意氣風發,以打天下為己任,在健壯的體魄中蘊藏著堅強的性格‐‐這是尚武的美國人心目中第一個偶像。在這些英雄的身上,迭現了戴維&iddot;克羅克特和霍雷肖&iddot;阿爾傑兩種人物的影子,他們如果沒有閃避印第安人箭杴的矯健身手,沒有連日賓士的耐力,沒有超群的好勇鬥狠的蠻勁,是不可能發跡的。當時,象約翰&iddot;韋斯刊&iddot;艾利夫一樣多才多藝的人,必然是一位牧牛人、一位拓荒者、一位城市奠基人。一八三一年,艾利夫生於俄亥俄州一個興旺發達的農莊,後來,他就讀於俄亥俄韋斯利安學院。這是一所新興學院,那時,美國大量創辦這類充滿樂觀精神的小型教育機構,創辦者寄望於城市的興起會給他們帶來福扯。一八五六年,他父親答應給他七千五百美元,條件是要他在一個合適的俄亥俄農場上定居下來。年輕的艾利夫謝絕了,據說,他只要了五百美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