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下萬裡投荒,前途渺茫,倘或不去赴任,則又有殺身之禍,體制內的生活真不好過啊!
漸漸地,眾人又說到了時勢,都覺得大唐今日外疲於戎狄、內困於水旱。朝中又是武氏臨朝,殺太子,廢皇帝,李唐已是名存實亡了!說到激憤處,有人就提議,乾脆反了算了。眼下太后正在忙於安葬高宗,無心他顧,只要打出&ldo;匡復&rdo;旗號,宗室舊臣必會響應,天下可傳檄而定。
即使拿不下天下,總還可以算是匡復功臣,青史上會留下一筆,豈不快意?
這幾個熱血分子,把一件押上腦袋的大事,就這樣在酒桌上定了。
於是,幾個人就都不走了,滯留在揚州,日夜密謀起兵!
這一夥人裡,徐敬業兄弟、唐之奇、杜求仁都是士族出身,家族是上了《姓氏錄》的,但現在已然落魄。而駱賓王、魏思溫則是庶族分子,始終不大得志。大凡人到了途窮,就想思變,他們想用武器改變命運。
這裡面的魏思溫雖是個最小的官兒,但是很有政治頭腦,被大家公推為軍師。
密謀醞釀了很長時間,這些人不是揭竿而起的農民,也不是民間地下宗教團體,都是被降職使用的官員,徐敬業還是位居公卿之首的國公,所以策劃水平還是一流的。
首先他們選擇的起事地點還不錯,揚州遠離京都,又是富庶之地,朝廷的政治觸角在這裡不很靈敏,便於前期活動;而在舉事之後,招兵籌糧又很容易。
其次是他們考慮到了要在朝中找到內應的問題。
他們的目標,盯住了當朝大佬裴炎。
24、揚州烽火連累宰相裴炎被誅殺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