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新君性格仁懦,這是在盛世雄主之後的最大不幸,往往一個強國會因此在幾年之間就滑向沒落。然而天祐大唐,選出了武則天這樣一個強勢人物,可以繼往開來。
她輔政後,對內的人才制度改革與對外的用兵方略,都證明她決非一個只知攬權的庸人。
她之所以在千百年後仍遭人非議,並非真的是什麼紅顏禍水。某些輿論所攻擊她的,無非一是任用小人,二是女人干政,三是濫殺親族。
關於這些,我將在後面的敘述中,一項一項為她辯明。
武則天的一生,至晚年權力達到頂峰。
在華夏歷史上最強盛、最完美的一個朝代中出了一個真正的女皇帝,這使得很多&ldo;正統人士&rdo;無法直面。只有誹謗之、貶低之、妖魔化之,否定她開闢唐朝盛世局面的歷史功績,方能洩他們的心頭之憤。
但是憤怒不等於有理。從武則天從政後的總體表現看,她並不是一個品質卑劣之人;她的冷酷,往往是出現在維護皇權的關鍵時刻。
在她的觀念裡,皇權強盛,就是帝國強盛;所以她一生為之奮鬥的目標,就是鞏固皇權‐‐不管是李家的,還是她自己的。
凡是與此牴觸的,就要無情地掃蕩之。
抓住這條脈絡來分析她的行為,一切表現在她身上的悖繆、冷酷、矛盾,就都有邏輯可循。
比較能說明問題的,是在用人方面。武則天有一個使用&ldo;小人‐‐酷吏‐‐良臣&rdo;的曲線變化,但這並不意味著她先糊塗、後清醒,而是完全由政治情勢所決定。
武則天以皇后身份輔政、主政乃至最後大權獨攬,這些行為觸犯了正統的儒家禮法,必然會遭到士大夫階層的&ldo;制度性抵制&rdo;。人心、輿論先驗地就把她擺到了邪惡的位置上,&ldo;正人君子&rdo;不會主動依附她、支援她,這就迫使她起用小人或者品質有爭議的人來為新政開路。但是,即使是對小人的使用,她也始終處在操控的地位,不會為小人所左右。小人們的角色,不過是揣摩她的政治意圖,充當一個工具而已。
當政權穩操在武則天手中以後,這些小人、酷吏便失去了作用,她就會順應人心將他們毫不留情地拋棄。這樣的例子不止一個。
武則天是一個繼太宗之後掌握大唐命運的英明之主,而不是能被阿諛奉承灌昏了頭的庸主。臣子孰優孰劣,她心中自有一本帳,或者說這是她始終注意思考的問題。
當後來她登上權力頂峰並鞏固了體制之後,所用之人就基本都是&ldo;正人&rdo;了。當然,她的悲劇也在於此:&ldo;正人&rdo;從內心是不能接受&ldo;女主當國&rdo;這一違反儒家傳統的情形的,因而她最終沒能逃脫儒家體制的鐵掌‐‐被&ldo;自己的隊伍&rdo;戲劇性地剝奪了權力。
千年的傳統,惟有她一人能將其成功打破,但是她還是遭到了傳統體制的最後一擊。
她人生曲線的這樣一個起伏,僅與&ldo;體制&rdo;有關,而與私德無關。
正因為高宗黯弱,當不起維護皇權的重責,才有武則天走到皇帝的身後,進而從幕後走到前臺。
我們不要忘了,所有關於武則天的精彩大戲,都緣於這樣一個歷史的節點。
武則天馭下,注重的是量才錄用。但對於所器重的大臣,也決不是無原則地袒護縱容。尤其是,她對擁立功臣雖懷有感念之心,但一旦他們鬧過了頭,處理起來也相當嚴厲。
東徵高麗時的北路援軍統帥任雅相,就是武則天一手提拔起來的將才。任雅相治軍有方,賞罰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