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唐軍與日軍互發火箭攻擊,唐軍的大型戰船佔了便宜,一旦著火,可以及時撲滅。而日船規模不大,著火後很快就會燒及全船。同時火勢也會在自己艦隊中蔓延。就這樣,日軍艦船接連被焚毀,日軍大將樸市田來津也被唐軍亂箭射斃。
白江口激戰共打了兩天,連戰四陣,日軍大敗,戰艘近半被毀,士兵溺死者不計其數。史書上關於此戰的記載也非常的傳神:&ldo;仁軌遇倭兵於白江之口,四戰皆捷。焚其舟四百艘。煙焰漲天,海水皆赤,賊眾大潰。&rdo;
百濟新立國王扶餘豐從火中逃出性命,駕舟逃去了高麗。敗報傳到周留城,城中的百濟餘眾與日軍只得開城投降。百濟全境歸順,復興之夢徹底破滅。
唐之國威,一戰而成!
白江口海戰獲勝後,唐軍很快佔領百濟全境,與新羅一道,形成對高麗的夾擊態勢。日本方面也如驚弓之鳥,天智天皇深恐唐軍進攻日本本土,自次年開始,在國內耗費巨資修築了4道防線,以備唐軍。
這一戰,對東亞格局也有著深遠影響,日本在此後900年裡再也不敢染指半島。在此後不久,日本&ldo;遣唐使&rdo;的派遣進入高峰期,已開始的&ldo;大化改新&rdo;也越加深入,致力於建立完善的中央集權制度,向先進文化看齊。
此前,百濟有兩位首領沙吒相如、黑齒常,他們在蘇定方撤軍後,招集百濟亡眾據險固定守。白江口海戰後,各率所部歸降唐軍。劉仁軌見他們忠勇有謀,便力排他議,委以重任,為大唐收攬了兩員大將。其中黑齒常在後來在邊境戰爭中功莫大焉,稍後我還要講到。
此次徵高麗中劉仁軌的一系列作為,意義非常重大,使這場戰爭儲存了極有價值的戰果。假如他當初選擇了撤退,那麼唐朝下一次進攻高麗的行動就會困難得多。
劉仁軌,字正則,汴州尉氏(今河南尉氏)人,自幼清貧,但&ldo;恭謹好學&rdo;(《舊唐書•劉仁軌列傳》)。原為文臣,經次一戰,成了大唐著名軍事將領、水軍統帥。
更令人感慨的是,此前在李義府逼死大理寺丞畢正義一案中,劉任軌受命審理案件,因秉公而斷,得罪了權臣李義府,屢遭李的打擊,在出徵高麗之初,劉仁軌原負責監統水軍輸送物資,被立義府陷害,險些被處死。後被免職,白衣隨軍效命。
所幸高宗、武后畢竟還是識人,在緊要時刻果斷起用他為援軍統帥,成就了一番大業。
幾乎就在徵高麗打得熱火朝天的時候,西部又起烽煙。龍朔元年(661年)三月,一向與唐友好的回紇首領婆閏死,繼位的比粟轉而與唐為敵,屢次犯邊。
回紇也稱回鶻,是個逐水草而居的遊牧部落。因喜乘高輪車,所以北魏時亦稱高車,或稱鐵勒。隋至唐初,居住在娑陵水(今蒙古色楞格河)一帶,分為九部(九姓),勢力漸強。起初役屬於突厥,貞觀年間歸順了唐朝,隸屬燕然都護府。
高宗經過斟酌,命鄭仁泰為主將,薛仁貴為副將,領兵赴天山徵討九姓回紇。而回紇九姓則擁眾十餘萬拒唐軍。
薛仁貴在上次徵高麗時練出了膽量,這次僅帶數十騎當先開道。回紇見他人少,也只派數十騎前來挑戰。薛仁貴見敵騎臨近,大呼&ldo;看箭&rdo;,連發三箭射死三人。其餘回紇騎兵懾於薛仁貴神威,連忙下馬請降。
這時後面唐大軍已到,薛仁貴乘勢揮軍掩殺,回紇大敗,降眾兩萬餘。
薛仁貴這個農夫出身的將領,忽然發了狠心,將降眾統統趕下峭壁坑殺。接著,又越過磧北追擊敗眾,擒其首領兄弟三人。
薛仁貴回營後,軍中傳唱:&ldo;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土長歌入漢關。&rdo;這一仗打得實在是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