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木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確非帝王之才。
他親自教誨李治,這種訓導多半與為君之道有關,有時採取經義結合民間具體事例的方式,有時則抓住日常衣食住行等等生活瑣事,但無論哪一種方式,都浸透著深刻的為君治國的哲理,其中自然也包含著李世民個人的政治經驗和為君之道。
就在臨去世前一年,即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春,他親撰《帝範》一書賜給李治,無疑,他把這本書當做是皇帝的政治教科書,希望他認真研讀,以為日後即位遵循效法。書中包括《君體》、《建親》、《求賢》、《審官》、《納諫》、《去讒》、《戒盈》、《崇儉》、《賞罰》、《務農》、《閱武》及《崇文》共十二篇,這既是他一生統治經驗的系統總結,也是他留給儲君李治的政治遺囑。
他特意在《帝範後序》中指出:&ot;此十二條者,帝王之綱,安危興廢,鹹在茲焉。古人有云:&l;非知之難,惟行之不易。行之可勉,惟終實難。&ot;同時告誡李治必須居安思危,小心謹慎,善始善終。這大概是他晚年對自己的反省與總結。有人說,李世民在貞觀前期之所以會那麼努力,完全是在贖罪。此說倒有些道理,但如果不是他打李世民像著&ot;仁政&ot;的旗子,恐怕贖罪無法辦到。《帝範》一書說白了只有兩個字:君道。就是為君之道,施以仁政。
確實,《帝範》就是唐太宗統治生涯的全面總結,其涉及面之廣,內容之翔實,沒有一個皇帝的著作可以比肩。李世民是個崇儒重道的皇帝,他雖然犯下了殺兄逼父的大罪,但在後來,他始終是高擎儒家&ot;仁政&ot;理想的旗子,並把這種&ot;仁政&ot;理想實實在在地貫徹到具體的實踐中去。正因為如此,他的政治才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成就了&ot;貞觀之治&ot;,他自己也因此成了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賢明君王之一。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