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部分 (第3/5頁)
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而是潛逃地芹澤,開始了厲兵秣馬。
先是藉助拓跋部數百年來逐漸形成的威勢招兵買馬,同時又接連利用姻親關係聯絡當地的各方豪族,勢力逐漸強盛起來。
三年後李繼遷就乘勢起兵,先是用計誘殺了銀州大將曹光實,佔據了銀州。其後又正式出兵,攻破了大宋會州,正式擁有了根基之地。
趁著宋遼之間的敵對關係,李繼遷又向遼國表示臣服,被冊封為了夏國王。
期間在大宋東京的李繼捧也多方暗中相助,為了恢復拓跋部的昔日地位而不斷努力。
當時大宋的強敵始終都是契丹,對於僅僅只是割據了兩州之地的李繼遷沒有太過於放在心上。而李繼遷又不斷朝貢,以恢復祖宗之地的名義麻痺了趙光義。
畢竟宋太宗奪走了人家四州之地,僅僅被搶走了銀州和會州。據說也是為了祭奠祖宗,保證祖宗的陵寢之地掌在手中。
卻不想這根本就是李繼遷的緩兵之計,用意恢復實力再圖擴大根基。
此時的李繼遷雖然佔據兩州,可實際上的實力無論從經濟還是軍事上來說,都根本無法對大宋構成任何威脅。
但等到又過了十年的休養生息後,李繼遷終於感覺有了足夠的資本,決定再度用兵。先是率軍奪去了大宋糧草四十萬,其後又出兵圍攻西北重鎮靈州。
趙光義終於怒,調集5路大軍討伐李繼遷。可這次出兵,卻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等到趙光義駕崩後宋真宗繼位,畏戰膽小的宋真宗直接將趙光義手中好不容易奪過來的銀、夏、綏、宥四州,全部割讓還給了李繼遷,還額外搭上了靜州。
李繼遷恢復祖宗之地的“願望”終於正式達成,宋真宗和一幫大臣們都認為這下終於可以恢復西北邊疆的和平了,定難軍應該不會再接著鬧下去了。
可僅僅只過了幾年時間而已,李繼遷就出大軍偷襲,攻克了西北重鎮靈州,改名西平府。
不久後,又攻取涼州,徹底截斷了大宋和西域的交通渠道。由此大宋失去了河套地區的平原和養馬地,又斷絕了西域買馬的渠道。
表面上看大宋並沒有失去太多土地和人口,可是卻在戰略層面上損失極大。
本來就因為燕雲之地的喪失,沒有了重要的養馬之地,結果現在河套地區的失守,讓大宋喪失了最後一個養馬之地的同時還失去了西域買馬的商業渠道。
自此以後,大宋在戰略層面上就始終處於絕對的劣勢下風。
沒有足夠的戰馬,就無法大規模組建農耕時代的戰略兵種騎兵。終宋一代,都只能以步兵作為實戰主力,而就此喪失了戰略主動權。
而李繼遷此後與吐蕃會盟時遭到暗算,中箭身亡,終年42歲。基本打下了後來西夏立國的根基所在,而其子李德明繼位後又南擊吐蕃,西攻回鶻,全力穩固河西走廊,並正式改懷遠鎮為興州建都。
雖然名義上還向遼國和大宋稱臣,但內部卻已經是帝王氣派。
等到西元1o32年李元昊繼位,開始準備立國。改年號、更換姓氏、建宮殿、立文武、定兵制、立軍名、建立西夏文,同時更改禮儀文法下達禿令。
在連續攻佔吐蕃瓜州、沙洲和肅州三個戰略要地後,終於坐擁二十餘州之地的李元昊正式於西元1o38年立國,改興州為興慶府,立為都城,國號大夏。因地處西北,史稱西夏。
西夏立國時的疆域東盡黃河,西至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地方兩萬餘里。東北部與遼國西京道相鄰,東部和東南部與大宋鄰接,南部和西部則與吐蕃諸部、黃頭回鶻和西州回鶻接壤,可謂四戰之地,戰略意味十分突出。
雖然國內大半領地都是沙漠地形,可河套平原卻又掌控在手中。正所謂黃河百害,唯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