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廉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魂。王羲之以博大而純淨的胸襟去體察自然發現美,然而發現美要升華成藝術,還必須不斷地進行藝1 傳王羲之《筆勢論十二章&iddot;健壯第六》。
2 《筆勢論十二章&iddot;健壯第六》。
3 《筆勢論十二章&iddot;節制章第十》。
1 《〈蘭亭集序〉美學思想初探》,《蘭亭書會論文集》。
2 仰望,又作仰視,俯盤,又作俯瞰。綠水,又作淥水。寥朗,一作寥閬。新,又作親。1 《羅丹藝術論》,人民美術出版社1978 年版。
術實踐。&ot;侔造化,得妙悟於神會。&ot;2侔造化並不難,但能達到&ot;神會&ot;境界要求,就不是每個藝術家所能做得到的。這就要靠藝術家自身的知識結構、悟性和天才了,而王羲之卻能做到這一點,所以他的書法藝術可以達到&ot;盡善盡美&ot;的藝術高度,不是偶然的。孫過庭在他的《書譜》中分析王羲之書法的情感抒發。他說:寫《樂毅》則情多佛鬱;書《畫贊》則意涉瑰奇;《黃庭經》則恰懌虛無;《太師箴》又縱橫爭折,暨乎蘭亭興集,思逸伸超;私門誡誓,情拘志慘。
王羲之在寫《喪亂帖》時,起初的&ot;羲之頓首&ot;寫得比較工整,接近於行楷,隨著行文中的內容變化,情感逐漸激動起來,寫到&ot;痛貫心肝&ot;幾個字時,字型變成了行草,痛貫兩個字連寫,寫到&ot;痛當奈何,奈何&ot;,作者痛心疾首,情緒極度不安,文中草書二字一筆而成。
順應自然,師法造化的審美意識,使王羲之的書法&ot;自然可觀&ot;,形成了飄逸的藝術風格。他的書法作品技法純熟,以韻相勝,落筆散藻,瀟灑俊逸,既有理性法度又有感性的生動,就連字型、行距、每行字的排列都做到既嚴謹又不囿於常規。唐太宗說:&ot;勢如斜而反正&ot;,是實事求是的評述。唐代張懷瓘說:&ot;逸少筆跡遒潤,獨擅一家之美,天資自然,風神盍代。&ot;1道出了王羲之書法美學的鮮明特點。
2 [唐]李嗣真:《續畫品錄》。
1 [唐]張懷瓘:《書議》。
第五章 書法藝術 一、書法的鼎盛時代
魏晉南北朝時代,是我國歷史上文學藝術得到很大發展的時代,無論是文學、繪畫、書法、雕塑、音樂都是大家輩出,留下了許多不朽的作品。這些作品&ot;無不是光芒萬丈,前無古人,奠定了後代文學藝術的根基與趨向。&ot;1特別是書法藝術對後世影響極大,魏晉南北朝時代是書法藝術發展的鼎盛時期,只有在這書法藝術的鼎盛時期,才能造就王羲之這位書法藝術的巨匠。那末,為什麼在魏晉南北朝時代書法藝術如此興盛呢?
文學藝術不可否認要受到經濟基礎的制約與影響,但它更直接地受到當時精神氣氛的影響。在漢代,對人們思想精神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孔子的學說了。孔子是禮法社會的建設者,他創立的道德體系、儒家學說是人們所遵循的唯一標準。孔子提倡&ot;臣事君以忠&ot;,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盡力事君,&ot;臣事君以忠&ot;是有條件的,那就是&ot;君使臣以禮&ot;,如果君行無道,那就無所謂忠了。自從董仲舒提出&ot;推明孔氏,抑黜百家&ot;的主張被漢武帝採納後,儒學被定為一尊,君權被極大的強調,提出天-君-臣-民,天子法天而行道,有絕對的權威,對於君,對於政權要求不加任何前提地&ot;忠&ot;,自己要承受屈辱以至犧牲生命,為天、君而存在。孔子的道法精神是&ot;仁&ot;,愛人是仁的出發點,這必須建立在誠的基礎上,在於真性情,真血性。孔子曾說:&ot;人而不仁如何禮?&ot;假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