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廉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如果我們說漢篆是整齊劃一的美,那麼草書行書即是多樣統一的美:同一個字出現在一幅書法中寫成不同的形態,避免了一個字的絕對對稱,字型左右的高低,輕重富有變化,字型倚側不失重心,通篇章法佈局有疏有密,錯落有致。王羲之曾經指出各種筆法應當使點畫和諧,即所謂&ot;悉令和韻&ot;,1 《世說新語&iddot;言語》。
2 《羅丹論藝術》,人民美術出版社1987 年第1 版。
1 [唐]孫過庭:《書譜》。
2 [宋]黃庭堅:《山谷題跋》。
多樣統一如韻律一樣。1在他的《筆勢論十二章&iddot;啟心第二》中說:&ot;每作一橫畫,如列陣之排雲;每作一戈,如百鈞之弩發,每作一點,如危峰之墜石;(每作一屈折),如鋼鉤;每作一牽,如萬歲之枯藤;每作一放縱,如足行之趨驟。&ot;當然這是就筆勢而言的,不是照抄事物的原形,其出發點是反對人工雕鑿,強調書法的天趣盎然,生機活潑。把書法中的筆畫與自然物象聯絡起來,以自然美來要求書法,充分體現了王羲之師法造化、重視書法的多樣統一的形式美的規律的運用,這一審美觀點和情趣,與當時的&ot;道法自然&ot;的觀點相契合。他還將敗筆與自然之物相類比,如&ot;勿使蜂腰、鶴膝&ot;,2&ot;復不宜傷疏,疏則似溺水之禽;不宜傷長,長則似死蛇掛樹??&ot;3在王羲之的書法中反映出自然灑脫的道家美學思想,有一種&ot;自然之美&ot;、&ot;虛靜之美&ot;,&ot;晉人把崇尚自然的胸襟,虛靈的玄學意境,表裡澄澈的人格,自由奔放的個性,一寓於書。&ot;方石、矗或從十個方面對工菱之代表作《蘭亭序》的美學思想作了評論。
一、王羲之的書法蘊涵著神韻之美。
二、在篇幅、佈局上呈現出獨到的勻稱之美。
三、風格如清水芙蓉婷婷玉立。
四、清秀俊美之中又不乏險拙之美。
五、藏露相應,虛實相生,柔潤中有枯勁,妍媚中藏筋骨,艷寓於清,嬌寓於秀,具有含蓄的美。
六、開始筆勢有抑制,至&ot;群賢畢至&ot;則自然如行雲流水,漸漸婉轉悠揚;至&ot;夫人之相與&ot;則疾風走石,波濤滾滾。一字之間,一畫之中,也有波瀾,富有節奏美。
七、從《蘭亭序》中可欣賞到王羲之那&ot;飄如遊雲,矯若驚龍&ot;的身影,彷彿可看到他那悠閒自得、隨意揮灑的神情。
八、二十個&ot;之&ot;字神態各異,有巧、拙、穩、險、偃、仰、輕、重之別。各具風姿,相呼相應。
九、書文並茂,渾然一體。
十、不偏不倚,在各種風格的美的範疇中,優選了最佳的比例,使它顯出自由而不荒誕,精熟而不急躁,道潤而不傷骨,端莊流利,剛健婀娜的風貌1。
王羲之《蘭亭詩》雲:三春啟群品,寄暢在所因。仰望碧天際,俯瞰綠水濱。寥朗無涯觀,寓日理自陳。大矣造化功,萬殊莫不均,群籟雖參差,適我無非新。無比美妙的神奇的景物,都是造化的功績和對人們的恩賜。培根說:&ot;人加自然就是藝術&ot;,王羲之對大自然無比崇敬與眷戀,大自然的胸懷袒露毫不吝嗇地向人們展現一切,但]真正能領悟其真諦者並不多,大都熟視無睹,感觸不深。羅丹說:&ot;所謂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夠發現出美來。&ot;1而王羲之對大自然充滿激情,他感到造化的一切都是新鮮活潑的,它所含至深的&ot;理&ot;,給人以深刻啟示和無比的興味。儘管群籟參差,他所感受到的是新的生命,新的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