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追踵神農1 (第2/2頁)
粉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看,不免大驚!那些蠻兵連屯山谷,竟有數千之眾!圍住一路唐軍,卻是廬江王李瑗的旗號。
這次隨李藥師出行的將官中,最得力的副手是張寶相。
李藥師命他帶人前去解圍,自己與出塵留在山頭壓陣。
此時出塵方才得暇,命隨自己前來的那名少年拜見李藥師。
那少年行禮,說道:“小人名喚薛孤吳,乃薛孤設之子。”
李藥師一驚:“薛孤設之子!”
當即將薛孤吳扶起,緊握他手仔細端詳,激動說道:“難怪看著眼熟!”
原來薛孤設曾在李藥王帳下。
李藥王遭到罷黜之後,薛孤設始終惦念。
數月前李藥王過世,薛孤設也率諸子前往弔唁。
不過當時李藥師只得三十六日喪假,加以喪禮千頭萬緒,並沒有特別留意薛孤吳。
薛孤氏父子是北朝名將薛孤延的後人,家傳一脈精湛武學。
如今正值用人之際,能得故人之子前來,李藥師大為欣慰。
且說眼前。
張寶相迅即便將蠻兵驅散,會同那路唐軍的將官來見李藥師。
這位將官是金州總管府司馬李大亮,他帶領李藥師一行進入府城,去見金州總管廬江王李瑗。
李瑗大為歡喜。
金州已與蠻族鄧世洛多次交鋒,府城屢受侵擾。
李大亮為李藥師彙報,原來金州南方的大巴山區已被蠻族武裝佔據。
蕭銑鼓舞蠻族騷動,阻撓唐軍。
李藥師若想由金州南下,無論往西南前去信州,或往東南前去硤州,都必須穿越大巴山。
因此他必須先助李瑗撫平蠻族,自己才能前行。
這帶大巴山素有“神農架”之稱,相傳炎帝神農氏曾在此地搭架採藥,親嘗百草。
這裡至今仍有大片原始森林,許多少數民族聚居,何況當時!蠻族嘯據深山,並不通曉戰陣兵法,但是嫻熟地貌。
因此李大亮饒是關隴世家出身,綽有文武才幹,但是面對蠻族,卻仍無法制勝。
李藥師的思維則不僅止於“制勝”。
此時他手指地圖,對李瑗、李大亮說道:“神農架北接金州,西至信州,南臨大江。
原本東南有蕭銑,東北有王世充。
王世充與北方諸軍對峙,內部又嚴重決裂,無暇顧及西南,因此趙郡公方能順利說得硤州來歸。”
李瑗、李大亮頻頻點頭。
李藥師繼續說道:“蕭銑則與王世充不同。他對內勵精圖治,上下一心,對外懷柔撫遠,審慎用兵。蘭陵蕭氏經略荊楚已逾百年,皆以財帛器物攏絡蠻獠。蠻獠世居大山,豈有天下之志?所欲不過繁衍生息而已。蕭銑可以攏絡,我軍難道不成?”
所謂“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李瑗雖非上士,卻還不至於“下士聞道,大笑之”。
他聽李藥師這番話,不置可否,只朝李大亮望去。
李大亮可不同了,李藥師這一席從蠻族立場設身處地的論述讓他眼神大亮、心頭大亮,登時對李藥師躬身長揖:“先生斯言大矣,大亮敬謹受教!”
此時李藥師為從四品開府,李大亮為正五品官銜。
然李大亮這一躬一揖,代表了他的主官廬江王李瑗。
李藥師不合受禮,趕緊深深還禮。
李瑗雖不是昏眊之輩,但有李藥師、李大亮為他籌劃禦敵,當下客套幾句便即離席。
他離開後眾人談話更為自在,李藥師、李大亮手下數名軍官均參與討論,薛孤吳顯得特別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