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雲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由於教義平易,修行簡便,這一新道派一時流傳頗廣,名聲籍籍,劉德仁也受到金世宗的接見與賜號。這與其立教初衷不無矛盾,但一個教派若要興旺發達,離開統治者的支援談何容易。金元之際北方三個新道教,最後都離不開&ldo;名動公卿&rdo;而走入廟堂的結局,原因即在於此。
劉德仁之後,經二祖陳師正、三祖張信真、四祖毛希琮,到五祖酈希誠時,教內似乎有了麻煩。具體真相也不太清楚,只知道&ldo;逆魔亂起&rdo;,十五年遭了十七難,多虧酈希誠道法高明,&ldo;魔不勝道,尋乃自平&rdo;。但教門內從此有真假之分,劉德仁創教時原名大道教,到得這時,酈希誠才自稱&ldo;真大道教&rdo;,就好像老字號王麻子剪刀,在幌子前加一個&ldo;真&rdo;字那樣,說別人都是冒牌貨。
真大道教六祖孫德福以後是七祖李德和,他曾與正一天師道、全真道的教主應元世祖之命,共同審核道經的真偽,足見當時真大道教與正一天師道、全真教三足鼎立的地位。這是至元十八年(1281年)事,距宋亡已經五年。
細說宋朝76:理學與宋學
這裡首先有個正名的問題。學術界原先所說的宋學,是相對於漢學或清學而言的,所指的就是理學。這種以朝代命名的叫法,當然是指一個朝代的學術主流,說理學是宋代學術的主流,也未嘗不可。
不過,宋史權威鄧廣銘先生以為:理學真正形成一個學術流派是南宋高、孝以後的事,因而把理學與宋學等同起來,就有失偏頗,更何況兩宋還有不屬於理學系統的其他新儒學學派,把理學與這些新儒學學派統稱為宋學,才算得上是名副其實。這樣,宋學就不宜用來專指理學,其範圍幾乎把宋代學術思想都囊括在內。我們也是在這一內涵上,使用&ldo;宋學&rdo;這一概念的。
理學之所以在宋代產生,說得大一點,是唐宋之際社會變動在思想領域裡的必然反映,社會與時代需要有一種維護統治的新思想;同時也是傳統儒家思想與佛、道思想長期撞擊、批判與融合的歷史結果。唐代是一個功業偉大而思想相對貧乏的朝代,但韓愈高揚道統、李翱鼓吹復性,已開理學的端倪。
講到理學的先驅,總提到&ldo;宋初三先生&rdo;:胡瑗、孫復與石介,他們以《周易》、《春秋》為依據,繼承韓愈的道統論,開始提倡道德性命之學,揭開理學成立的序幕。但他們都活動在仁宗朝,實際上不能稱為宋初。
范仲淹在理學開創上的地位也值得特別標出,近來有學者推崇他為宋學開山,他雖然也有提倡新儒學的理論,把&ldo;以天下為己任&rdo;的這種時代精神正式呼喚出來,這自然是他的偉大之處;但主要還是以自己光風霽月的人格,為後來理學家群體樹立了一個典範。
提及理學的興起,還有必要說說唐宋之際私立書院的勃興。范仲淹早年曾在應天府書院攻苦食淡,終獲大成,當時已有應天府、嵩陽、白鹿洞和嶽麓四大書院之說,而宋代書院總數大概在四五百所之間。
書院是獨立於官學系統以外的私學系統,不必向官方的價值系統降貴紆尊。這裡沒有太多的利祿誘惑,只要有志於學問,都可以就學;倘若感到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也可以悉聽尊便。這就為思想學問的自由探討留下了一片淨土。這裡曾是理學家的搖籃,理學興起以後,又往往成為理學重鎮。
從宋仁宗末年起,湧現了宋代學術史上第一批大師級的人物,其中既有奠定理學根基的北宋五子,也有王安石等其他學派的思想家。
第一個必須提到的就是周敦頤。他是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字茂叔,世稱濂溪先生,其學也稱濂學,主要著作有《太極圖說》與《通書》。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