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頁 (第1/2頁)
鄭浪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同時日本大本營發現華東作戰,已經轉為新的主力決戰地區,日軍在上海已經感到兵力分配不足的問題了,因此決定從華北方面軍抽調兩個半師團(第六師團與第十六師團,以及國崎支隊),投入上海作戰,這樣一來華北方面軍就根本不可能在華北發動重大攻勢,只有將剩下的部隊,改投入山西作戰,於是整個華北作戰的重心,就&ldo;意外&rdo;地轉向山西,而中國方面最為擔心的狀況,即日軍會以大軍越過黃淮平原南下,直撲武漢的作戰,日大本營不單是根本就沒有認真的設想過,此時也不再有軍力加以實施了。
由於蔣介石將固守山西高原,當成華北作戰的戰略重心,因此調派大量的部隊支援第二戰區的閻錫山,山西更是閻錫山所經營的&ldo;獨立王國&rdo;,長達二十年以上,當然不容日軍輕易得逞。大同既失,華軍決心全力在內長城防線,進行固守決戰。平型關是這個戰線的一個防禦重點,剛好日軍第五師團,由靈邱向平型關進軍,與是閻錫山與傅作義、楊愛源商議,指揮包括中央軍、晉軍以及八路軍,在&ldo;平型關[4]&rdo;一帶進行口袋戰術布陣,準備包圍與反擊日軍長驅直入的攻勢,以鞏固太原的外圍防線。
而所謂八路軍的林彪一一五師所創下的平型關&ldo;大捷&rdo;,只是這場作戰中的一個小型伏擊戰而已(單獨地伏擊到日軍一支補給車隊)。當時真正防衛平型關的是劉奉濱師,屬於孫楚指揮,在他的右翼是劉茂恩軍團,高桂滋軍,左翼則是傅作義軍、陳長捷軍,日軍的第五師團與第二混成旅團,猛攻平型關陣地,展開血戰,日軍部隊於九月二十一日發動側翼攻擊,越過平型關戰線,而深入華軍所佈置的戰線口袋之中,兩軍陷入激戰。
因此當時第六集團軍司令官楊愛源,下令所指揮的華軍,分成五支部隊,開始滲入日軍後方,進行攪亂日軍在平型關後方的戰線,對於日軍補給線進行遊擊戰。而其中林彪師共有一萬多人,奉命在平型關的東南方,屬於右翼助攻部隊,進行敵後遊擊。
九月二十五日凌晨,林彪師以秘密靈活的遊擊運動方式,在小寨附近的土溝,逼近日軍一支營級(大隊)的運輸補給部隊,然後發動近距離的突擊,在半天的戰鬥中,全殲了這支總數在五百人以內,以後勤支援為主的日軍部隊,僅抓到俘虜一人(後來還是讓他逃脫了),俘獲步槍兩百支而已。只是當時八路軍的戰報誇張戰果,說成林彪一一五師與日軍萬餘人作戰,擊斃日軍四千餘人,是與實情有極大的出入。整個平型關作戰,是一場硬仗,日軍傷亡了四千多人,可是林彪部隊並未參與正面的作戰,只是在平型關戰役中,奉命負責敵後遊擊任務而打了一場勝仗,但是稱之為&ldo;大捷&rdo;,就太過誇張了,同時也扭曲了平型關作戰的整個情勢真相。
由於日軍第五師團的前鋒部隊,在平型關附近,竟遭到華軍口袋戰術的合圍,而陷入苦戰之中,當然引起日本華北方面軍的震動,因此方面軍要求由山西正北方南下的蒙疆兵團,兵分二路,一路直接參與平型關作戰,以解日軍第五師團前鋒之圍,一路則是繞道越茹口,包抄華軍平型關陣地的側背。在日軍支援火力以及生力軍的趕到之下,華軍為了避免受到日軍的包抄,奉命後撤到忻口陣地佈防。林彪的部隊就此脫離戰場與指揮,轉進太行山北部,開始建立遊擊基地,去全力發展共軍的實力了。
217 激戰空前的忻口作戰
忻口與雁門關是太原北方的門戶險要所在,華軍既然從平型關退到忻口,閻錫山就決定在忻口進行保衛太原的決戰,他的部署如下,以中央軍的衛立煌為主組成中央集團軍,以中共的朱德部隊為主組成左翼集團軍,以楊愛源指揮右翼集團軍,以傅作義部隊為主組成預備集團軍。日軍則由板垣率領第五師團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