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魏延的傲氣 (第1/2頁)
吃瓜的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漢中,川蜀門戶,地勢險要,自古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漢中的地形,得天獨厚,號稱“兩山夾一水”。
北依秦嶺,南靠大巴山,中間是廣闊的漢中平原,漢水從這裡蜿蜒流淌,滋潤這這片沃土,一路東下,直通荊襄。
我們這個民族之所以叫漢族,就是因為漢朝,之所以叫漢朝,是因為劉邦當過漢王。而漢王的漢,指的就是這片土地,這條江水。
在蜀漢建興三年(225)年的這個時候,周默一行來到此地,這個昔日人口稠密,地肥水美的好地方,如今卻顯得有些淒涼和蕭條。
沿途所見,很多農村都已經殘破荒廢,只剩殘垣斷壁。大部分農田倒是還有人種,但大都是軍屯。
每走一段距離,都能看到大大小小的軍營和列隊巡邏計程車兵,但很少能看到百姓。
造成這個狀況的原因,還得怪到曹操頭上。
六年前,曹操和劉備在這裡進行了一場大戰。
曹操雖然是戰敗者,但在戰爭之前,他聽從了張既等人的建議,用數年時間裡,陸續強行遷走了漢中百姓數萬戶,前往關中三輔地區定居。
目的就是製造戰略無人區。
一時間,整個漢中一片荒蕪。
正所謂劉備得其地,而不得其人也。
曹操這一手操作,讓漢中傷筋動骨。如今六年過去,也只是稍稍恢復了一些,卻再難現昔日的繁榮景象。
沿途除了軍營,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便是那每隔幾里就有一間的義舍了。
這是當年張魯五斗米教的基層機構。
據說,教眾們只需花五斗米入教,之後就可以在義舍裡天天免費吃飯。
信的人非常多。
如今張魯早已不在,這些義舍大多數也已經殘破,但周默仍然看到很多教徒還在裡面聚集,磕頭,燒符紙,看模樣十分虔誠。
還有識字的先生在教他們唸經,也就是老子的道德經五千字文。
雖然教主張魯本人早病死在洛陽,但他的影響力卻依舊強大。
周默一行剛過了陽平關,正準備朝著南鄭城進發,魏延便得到了訊息。
他派了使者前來,邀請周默前往黃沙軍營赴宴。
堂堂漢中都督,封疆大吏,請人吃飯,不去城裡找個好點的館舍,卻要去什麼野外的軍營,擺明了是想給周默點下馬威瞧瞧。
周默不禁笑著搖了搖頭。
都說魏延這個人高傲的很,除了劉備諸葛亮等少數幾個人,誰都瞧不上。
“看來我這幾年混的太好,年紀又太小。被他魏延給嫉恨上了啊。”
“人之常情,可以理解。”
南鄭城西,黃沙軍營。
大帳之中,魏延全副甲冑,攜部下將領十餘人,擺下了酒席數十座,靜待周默一行到來。
大帳之外,幾千名士卒,正在列陣操練。
旌旗獵獵,喊聲震天,長槍如林。
魏延大口喝了一碗酒,聽到外面士兵們的喊殺聲,不滿道:“外面是沒吃飯嗎?聲音怎麼這麼小!傳令各營,一會兒周默來了,一定給我喊大聲一點。”
“遵命,將軍。”一校尉聽令,馬上出帳去傳令。
魏延歪著腦袋,尋思著什麼。
他與周默,雖未曾謀面,但其名聲卻早已如雷貫耳。
他就想瞧瞧,這鼎鼎大名的周默,到底長了幾顆腦袋,幾條胳膊。
回想兩年前,當聽說一個叫周默的二十歲年輕人,陡然被先帝列為託孤重臣,陛下兄長,魏延當真是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這個提拔,火箭躥升,比當年劉備提拔自己還誇張。
六年前,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