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丹·西蒙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直到現在。
墜落戛然而止,現在,小舟正懸掛在一個三角形的帆傘下。從船體上部邊沿的幾個戰略位置上立起十幾條尼龍-10吊索,由它們拉著帆傘。雖然我和小舟還在往下降,但現在速度已經降下,變得飄忽忽地下降,而不是腦袋往下的俯衝。我抬頭看了一下‐‐記憶布是透明的,透過它可以看見上面的景象‐‐但遠距傳輸環早被我甩在了身後,已經被雲層擋住看不見了。狂風和氣流正裹挾著我遠離遠距傳輸器。
我覺得自己應該好好謝謝我的兩個朋友‐‐女孩和機器人,他們竟然預知了這件事,在小舟中為我準備好了一切。但是,我頭腦中第一個想法卻是一句勢不可當的罵人話:真他媽該死!太過分了。讓我掉進這樣一個只有雲和大氣、沒有地面的星球,真他媽太過分了。如果伊妮婭早知道我會被傳送到這裡,她為什麼不……
沒有地面?我從小舟一側探出身子,往下俯瞰。也許,按計劃,我該輕輕地往下飄到什麼看不見的地面上。
不,在我身下,是數千米的空無一物的大氣,再往下,更低的層面上,是一片紫黑色的東西,唯有可怕的閃電,才能偶爾將那片黑暗暫時照亮。底下的壓力肯定非常巨大,這又讓我想起了另一點:如果這是一顆類木行星?‐‐是旋轉星?木星?還是別的類木星球?‐‐為什麼我能呼吸到氧氣呢?就我所知,人類遇見過的所有氣體巨星都是由性質惡劣的氣體構成的‐‐甲烷、氨氣、氦氣、一氧化碳、磷化氫、氰化氫,以及其他危險的氣體,還有極少量的水。我從未聽說過氣體巨星擁有可供呼吸的氮氧混合物,但我的確在呼吸。相比我到過的其他星球,這兒的空氣較為稀薄,還帶著一絲氨氣的臭味,但顯而易見,我正在呼吸這裡的空氣。這樣說來,這一定不是一顆氣體巨星。那我究竟是在哪裡?
我抬起手腕,對著通訊志問道:&ldo;我到底在哪兒?&rdo;
半晌沒有聲音,一時之間,我還以為這東西已經在維圖-格雷-巴里亞那斯b上損壞了。但緊接著便響起了飛船那傲慢的聲音:&ldo;無法判斷,安迪密恩先生,我有一些資料,但是還不完善。&rdo;
&ldo;告訴我。&rdo;
緊接著,它迅速嘮叨了起來,就跟開機關槍似的,列出了一系列資料:以開氏計量的溫度,以毫巴計量的大氣壓力,以克/立方厘米計量的平均密度(估算值),以千米/秒計量的逃逸速度(約計),以高斯計量的磁場(探測值),隨後是一長串大氣構成和成分比例。
&ldo;逃逸速度是542千米/秒,&rdo;我說道,&ldo;這是一顆氣體巨星,是不是?&rdo;
&ldo;非常肯定。&rdo;傳來飛船的聲音,&ldo;類木行星的基準是595千米/秒。&rdo;
&ldo;但這兒的空氣並不像氣體巨星,對不對?&rdo;我能見到前頭的層積雲正快速累積,像是正在加速播放拍攝好的大自然全息像。高聳的雲朵肯定觸到了上方一萬米之外,它的底部卻消失在了底下的紫色深淵中。在那深淵中,一條條閃電搖曳著。照射在遠側的陽光似乎既鮮艷又暗淡:是霞光。
&ldo;這裡的大氣和我記錄中的無一匹配,&rdo;通訊志說道,&ldo;一氧化碳、乙烷、乙炔等其他碳氫化合物的量違背了索美平衡值,但這很容易解釋,因為類木行星的分子動能和太陽輻射會分解甲烷。此外,一氧化碳的存在也是可以解釋的,它們是甲烷和水汽在超過開氏一千兩百度的縱深層發生混合反應後的標準產物。但是,氧氣和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