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 (第1/2頁)
[英]阿諾德·託因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聯斷絕外交關係,並且參加了防共協定。丹麥還被迫同意建立丹麥自由團,並宣佈丹麥共產黨為非法組織。後來,它同德國的整個憲政關係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五)&ldo;作戰區&rdo;
1943年9月義大利的崩潰,帶來了德國佔領下的另一類地區‐‐即所謂&ldo;作戰區&rdo;(operationszonen)。這類地區以前屬於義大利,或者在義大利管轄之下,但是這時為了軍事安全的原因,德國人確實認為不得不予以接管。這類&ldo;作戰區&rdo;有&ldo;亞得利亞海沿海地區&rdo;(adriatis-chesk&uul;stenland)和&ldo;阿爾卑斯地區&rdo;(alpenvorland)。亞得利亞海沿海地區包括義大利的烏迪南、戈裡齊亞、的裡雅斯特、普拉和阜姆等省,以及由義大利佔領的盧布林雅那省、蘇沙克與巴卡爾地區、克爾克島、路辛島和刻索島。這一地區歸卡恩滕行政區長官兼德國總督弗里德里希?賴納博士管轄。阿爾卑斯地區包括義大利的波爾薩諾、特蘭託和貝盧諾省,由蒂羅爾‐福拉爾貝格行政區長官兼德國總督弗朗茨?霍費爾管轄。賴納和霍費爾在他們負責的&ldo;作戰區&rdo;內都享有&ldo;最高專員&rdo;(obersterkoissar)這一頭銜。
在亞得利亞海沿海地區,賴納聲稱,他的&ldo;首要任務&rdo;是不讓敵人入侵和不使該地區內出現&ldo;政治真空&rdo;,而在 pgn0148.txt/pgn>阿爾卑斯地區,霍費爾說,他的職責是&ldo;在勃倫納山口以內地區促成正確的態度、安定和秩序&rdo;。這兩項宣告在一定程度上都符合於1944年4月德國成立&ldo;作戰區&rdo;時希特勒就這項行動向墨索里尼所作的解釋:即如果德國人繼續在義大利作戰的話,他們就不得不使後方&ldo;暢通97無阻&rdo;,而且還&ldo;不得不確保阿爾卑斯各山口,從而使遊擊隊無法威脅這些狹隘的補給線&rdo;。
儘管德國人起初不承認有把這些地區併入德國的意圖,他們不久便很清楚地表明,亞得裡亞海沿海地區和阿爾卑斯地區在政治上最終將併入鄰近的德國行政區。在南蒂羅爾,他們尤其鼓勵那場同德國&ldo;重新聯合起來&rdo;的運動。義大利語逐漸被禁止使用,義大利機構也被有系統地消滅掉。在德國本上,納粹報刊提到南蒂羅爾時,同提到奧地利、蘇臺德區、東方合併區和阿爾薩斯‐洛林參閱《多瑙河日報》,1944年3月16日,3月30日,4月24日 和 4 月 28 日 ; 《 德 意 志 日 報 , 克 羅 地 亞 版 》(deutschezeitungkroatien),1944年5月16日;《因斯布魯克新聞》(nsbruckernachrichten),1943年9月27日,10月27日和11月17日;還有賴納在紐倫堡的供詞〔《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第16卷,第130頁)。
希特勒同墨索里尼在克萊斯海姆堡的會談記錄,1944年4月23日(詳文見《國務院公報》,1946年12月8日,第1044頁)。
1943年9月10日,戈培爾寫道:&ldo;目前,我們還不能佔須南蒂羅爾,因為這絕對會使義大利人大吃一驚,並且使所有新的法西斯政府無法進行政治活動。&rdo;(《戈培爾日記》,第345頁)。
從1938年後,納粹黨便禁止在德國進行&ldo;收回&rdo;南蒂羅爾的宣傳;參閱1938年5月20日的a.5438號命令和1938年6月3日的r.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