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第1/2頁)
毛佩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守寨軍民以為其寨不可守,紛紛投降。既而林縣守軍也率眾舉城而降。
尾尖寨既下,朱棣派人前去招降趙清。使人入彰德,說明來意,趙清令其傳話給朱棣:「殿下至京城日,但以二指許帖召臣,臣不敢不至。今未敢也。」使者回報朱棣,朱棣甚喜。他想到了攻下南京之日,天下傳檄而定,誰敢不從。於是便放鬆對彰德的進攻 。
燕軍逐漸南進,離北平日遠。南進既不能速決,北平則頗有後顧之憂。這時,駐守真定的平安料定北平空虛,便率兵北上進攻北平。官軍營於平村,離城五十里,擾其耕牧。燕世子朱高熾督眾固守,遣人急馳南下燕王軍中告急。朱棣正擔心德州的官軍可能會乘虛北進,卻沒想到平安軍會進攻北平。燕軍急還師至真定 。接到世子送來訊息,說是北平被圍,朱棣召都指揮劉江商議對策。劉江慷慨請行,並表示正在考慮如何對付。這時朱高煦也請求與劉江一同先行北上。劉江說,就這樣走不行,如此疲於奔命,徒為敵人恥笑。過了一會兒,劉江計上心來,對朱棣說:「臣策成矣!」朱棣十分高興,招呼備酒送行。劉江與朱棣約定:「臣至北平,以炮響為號。二次炮響則決圍,三次炮響則進城。若不聞第三炮則臣戰死矣。臣若入城中,既聞外間救至,則守城軍士勇氣自倍。宜令軍士人帶十炮,為殿者放炮常不絕聲。則遠近皆謂大軍既來,平保兒必駭散矣。」保兒是平安的小名。朱棣大喜。決定就照劉江說的辦。於是,他派都指揮劉江率千餘人回北平。令其一路要虛張聲勢,造成大軍回師的假象。他還囑咐說:「汝引兵渡滹沱河,由間道而行,張軍聲,多設間諜。若遇賊少,可擊則擊之。若賊眾我寡,便晝為疑兵,多引旌旗,相屑不絕;夜多張火炬,使鉦鼓相應。賊必謂大軍回,懼而不進。汝急趨入北平。若賊來侵境,會守城軍兵共擊之。」
但是虛張的聲勢,並沒有使官軍放棄襲擊北平的行動。劉江回到北平,會北平守軍出擊官軍,平安才敗走,還師真定。
這時這場打了兩年有餘的戰爭已經漸入膠滯狀態。朱棣大軍徘徊轉戰於北平河南之間,難於向南推進,官軍阻止了朱棣的攻勢,但卻無法從根本上扼制燕軍,而燕軍騷擾餉道,又給官軍帶來了很大困難。交戰雙方都想要擺脫這種局面,都在尋找新的機會。
朱棣一共有四個兒子,長子朱高熾為世子,此時正堅守北平,但朱棣並不十分喜歡他,而更喜歡狡黠聰慧的朱高煦、朱高燧。朱高煦隨朱棣靖難軍中勇武善戰,不僅多次立有戰功,而且曾救朱棣於危難,因而最受朱棣鍾愛。朱高煦本人當然也覺得憑自己的本領,不該屈居人下。他也明白,如今隨父王靖難,目的在於奪取皇位,而朱棣一旦做了皇帝,那世子就會成為太子,成為當然的皇儲。這似乎不太公平。如此出生入死,豈能為他人做嫁衣裳!燕府宦官中有位黃儼,與朱高燧甚為要好。他知道朱高燧的心思,也瞭解朱棣的偏愛。他與朱高燧共謀排陷朱高熾,同樣意在取而代之。
陝西布政使司僉事林嘉猷,是方孝孺的學生,與方孝孺同為寧海人。這位僉事在洪武年間以儒士身份赴四川校文,建文初年入史館為編修。他曾因事到過燕王府中,知道朱棣、朱高燧與朱高熾之間的矛盾。這事他曾對方孝孺說過。 此時,南北戰爭相持不下,方孝孺認為這將是個可乘之機。他向建文帝建議利用這一矛盾,使朱棣、朱高熾父子互生嫌疑,迫使朱棣撤兵安定後方。於是,建文帝命方孝孺給朱高熾寫信。派錦衣衛千戶張安暗中帶往北平,送給朱高熾。
朱棣帶眾兄弟南征北戰,朱高熾留守北平,為自身計,當然也會竭盡全力。他知道朱棣並不喜歡他,而朱高燧又處處與之為難,自感處境艱難,因而時刻惕勵,事父王兄弟惟恐不謹。這時突然見到朝廷送來密信,不禁大驚。南北兵戈相見,實為寇讎。雖然交戰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