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鴻一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宇文邕皇帝臨終前,曾交待當時的太子周天元,說王誼這人,是社稷之臣,可以留在近處,做為內閣核心成員,不須讓他遠處任官。
這個交待看起來是對王誼忠心的信任,但卻隱含有不放心的意思在內。
北周武帝看人的確很透徹,即王誼性格中有難以約束的一面。
這話後來果然不幸言中。
因為與後來的王誼是同學,倆人曾經又同朝為官,所以在楊堅當了皇帝后,這王誼就時常管不住自己的嘴,有對楊堅不滿的話被人打小報告,有楊素等彈劾,楊堅因此只是對他沒有以前那麼好,這到反而更讓他心生怨氣,最後也只是因為有不滿言論,被楊堅賜死家中,但那是後話。
再說這王誼四路大軍齊頭並進,到了鄖州城近郊時,司馬消難不打照面,就跑了,投奔了陳朝。
所以這王誼撿了個便宜,卻少了個立功的機會。
不過,這裡存在的疑問是,這司馬消難逃跑,為什麼不追呢?因為王誼已經“軍次近郊”,“次”在這裡是停留的意思,古文中,通常停留三宿以上,稱之為“次”。因此,這句話包含有王誼按兵不動的意思。
………【第四節 順打 (4)】………
雖然這鄖州離齊國邊境很近,司馬消難一跑,就跑過了邊境線,但王誼事先應該想到這一點,雖然他應該個讀書人中的粗人,但他在隨北周武帝伐齊中,能看出戰爭勝負之間轉換的緊要關頭的所在,其見識應該不淺,其所為,明顯表現出放司馬消難一馬的意思,這又是為何?
所以北周武帝宇文邕說對他“不須遠任”,並不是出於關心而怕他到邊疆吃苦,相反,留下在京城朝中為官,是沒有多少油水的,這一點,是歷朝歷代的官員們都一樣的經驗總結。看來還是對他有不放心的一面,主要原因是這人難駕馭。
他的這個性格,讓後來的楊堅以依法辦事為名,動了殺機,讓他自己也為此吃到了苦頭。
當然,事情也沒有就這麼因司馬消難一跑,而了之。
因為這時北至商洛(位於今陝西省東南部),南到江淮,東西二千餘里,四川的巴蠻,即少數民族多叛,共同推舉蘭雒州為渠帥。
所謂渠帥,即為首領。而蘭雒州這個人名,也查不到其具體的資料。
這蘭雒州自封為河南王,宣佈擁護司馬消難。
這王誼讓行軍總管李威、馮暉、李遠等分兵去打,一個月不到,就打完了。
於是,楊堅立即兌現獎勵,且做得很到位,到是顯得有些過了:先是派人到前線慰問,去了一批,又來一撥,絡繹不絕,如同趕集,後來又以自己的第五女,即蘭陵公主楊阿五,嫁給王誼的兒子王奉孝為妻,並封官大司徒,即國家財政部、民政部部長,如此大的肥缺,楊堅給出的理由是,此次征討有軍功,那是不用說,重要的,還因為這王誼的前一代,其祖父王盟,曾為武川鎮將,而其父王顯,也曾為北周太祖的總管家,祖輩和父輩都有交情等。
但這個理由顯得不太充足,這應該項是楊堅初任丞相,要拉人,為下一步任皇帝打下基礎。而這王誼,要是不弄好,又跳出來動手打人,會壞了大事的,他有幹這種事前科。雖然他們是同學,有些事,還是不好說。
而正因為考慮到同學關係,王誼這才打算歸順楊堅的,那也是後話。
………【第四節 順打(5)】………
沒想到的是,王誼看起來是有功,才榮幸地幫自己的兒子王奉孝娶回了妻子。
但後來這王奉孝不幸去世,有了一年的時間後,王誼見這兒媳年齡太小,就上表皇帝,要求為其“除服”。
也就還未到守喪期結束,這王誼就要求為蘭陵公主結束守喪期。
這個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