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鴻一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尉遲勤則因為在曾在事前,曾尉遲迥寫來的要求其加入反叛的信,轉手送給了楊堅,還隨信附上了自己表忠心的決心書,雖然後來還是反了,他原因是受到長輩的逼迫才犯錯誤的,具有從輕處罰的情節,所以被楊堅免罪釋放。
而這郭名將辦成了為楊堅消除後患這件事,還到了濟州城(今山東荏平縣西南),在城北殲滅尉遲迥的餘黨,並以此為標誌,宣告征討尉遲迥叛亂的戰鬥,勝利結束。
其本人後來被楊堅越級授上柱國,封武山郡公。
郭衍這人到是少見的具有文治武功的乾材。
………【第三節 主攻(21)】………
在隋朝建立後,其文治方面,後來的隋文帝楊堅,曾命他為開漕渠大監(工程總指揮長江),開廣通渠,其同宇文愷(隋朝著名工程師)鑿渠引渭水,經大興城(今陝西西安市)北,東至潼關接黃河,建漕運400餘里,使關東糧食得以西運,因而被時人稱為“富人渠”。
開皇五年(585年),任潞州(今山西省長治市)刺史時,發生水災,其開倉賑恤,親備船筏和糧食救濟災民。後任朔州(今山西省朔州市場)總管,在此地屯田,不僅做到糧食自給,且“歲剩慄萬餘石”,因此深得隋文帝的信任。
武功方面,其在開皇九年(589年),跟隨晉王楊廣做為行軍總管,精銳部隊萬餘人屯於京口(今江蘇省丹徒縣)。還領軍在今貴州省南部,平定叛亂。接著又平定了東陽(今浙江省東陽市)、永嘉(今浙江省永嘉縣)、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黟(今安徽省黟縣)、歙(今安徽省歙縣)等諸地叛軍,後又任蔣州(今江蘇省南京市)刺史。
就是這樣一個乾材,為人卻是“臨下甚踞、事上好謅”,是個阿諛奉承之徒,到是有點象臉上有塊疤,人再漂亮也沒用,這到是一醜遮百俊。可見這世上之人,無奇不有。
尉遲迥領導的轟轟烈烈的反對楊堅的群眾運動,其中央根據地就這樣很快喪失,中央軍就樣很快被消滅,來得快,去得也快,事情的整個過程,更象一出鬧劇,眾人一鬨而散,看戲的,演戲的,都一樣,前後時間也只有短短的68天。
不過,這裡回過頭來還要提及的是,以北周人從實際出發的觀點年問題,要說破尉遲迥的功勞大小,突出的還有前面說過的李洵和安思伯代郡人賀婁子幹,此二人首先登上了城頭。
至於是崔弘度的特種部隊,選擇混進城,還是李洵和賀婁子乾的人,從城外攻下了城頭,都不太好說。
只不過這崔司令命好,搶先追上了尉遲迥,取下首級,立了頭功,但是,這先攻上城頭的,為後來大部隊打通了勝利之路,也應是功不可沒的。
李洵因此進位上柱國,改封隴西郡(大致在今天甘肅省南部和東南部)公。
而這位賀婁子幹(公元534—593年),字萬壽,本是代(今河北蔚縣)人,後南遷,世居關右(今甘肅潼關),同為後來的隋朝名將,當時還不太有名。
而此次平定尉遲迥叛亂,在他個人的戰鬥歷程中,可以稱得上是他成功的一次重要機會。
所以說,尉遲迥名將,是以自己的犧牲,為好些人,創造了成為名將的機會,這其實也是名人價值的另一種體現。
………【第三節 主攻(22)】………
因為他後來在最後緊要關頭,首先登上城頭,奠定了勝利的基礎,不禁讓人回想起他在在這次戰鬥中,其實是一直衝在前面的。
當初在韋總司令率領的征討大軍佔據河陽後,七總管到齊,韋部司令命令分兵合擊,是他賀婁子乾和宇文述一起,掃蕩各路乘機作亂的地方小股反抗勢必力的。
因為旗開得勝,楊堅還特地發來親筆所寫的嘉獎信,看得出堅哥因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