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仁壽宮大寶殿,楊廣正在緊張的批閱奏疏,隨著楊堅病重的訊息不脛而走,從各地送來的奏疏倍增,堆積在他面前几案上的奏疏和軍報如同小山一般,這期間發生了許許多多的事,地方官府都把不敢決斷的軍政事務發上來,希望朝廷儘快決斷,以免誤了民生,而朝中,也有許許多多事務需要監國太子點頭。奏疏上的內容也是五花八門,不是國庫虧損了,就是某個官員貪贓枉法,請求依法嚴懲;要麼就是某地官員任滿一屆,由此帶來的問題是他的去留、以及繼任者由誰來當等等……
大量奏疏的湧來,使楊廣的頭腦根本就空不下來,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批閱奏疏、下達命令、召見官員中度過。
這種十分異常的現象露彷彿是有一雙無形的手在推動一般,透露出了一種極不尋常的氣息,令楊廣心生警惕。
楊廣幾道不用猜,就知道是已經與皇權鬧翻了的關隴貴族仍然在反對自己、仍然支援前太子捲土重來。之所以營造出這種緊張的氛圍,無非就是用大量繁雜的事務佔用他時間、精力,使他無法冷靜判斷時局。
關隴貴族集團自它誕生以來,已經強勢了近百年時間,北周諸帝和楊堅都仰仗他們打天下,所以對這個集團百般忍讓,使其在戰亂之中得以壯大;時至今日,他們的“根鬚”早已深植於中下層,而“枝葉”則伸展在大隋王朝的中上層,從而形成了一棵參天大樹。
他們龐大而隱秘的勢力早已滲透到大隋各個層面、各個行業,彼此之間以聯姻、利益交換等方式合縱連橫,最終形成一網盤根錯節的勢力網。現在幾乎每個世家都有大量子弟在朝中任職。
這些人或許不是什麼舉足輕重的人物,但他們卻能借這個平臺為家族和朝中大佬牽線搭橋,為給家族拉攏到更多強援。
比如說獨孤氏,只有幾個子弟擔任並無實權的閒散之職,所以不管他們站在哪一邊,朝堂爭鬥一旦失利,頂多就是丟官罷職的下場,不至於有個血淋淋的結局。而在地方上,尤其是在雍州、益州、荊州,有大批州縣官吏被獨孤氏牢牢控制著。他們遠離朝廷的是非漩渦,不虞捲入朝廷角力,但在地方上又擁有相當強大的實力,故而具備了左右政治局勢走向的影響力。
而獨孤氏作用於朝堂的影響力是“細物細無聲”,用你無法注意到的隱秘方式在暗中推波助瀾,你看不到它在插手和推動,但是獨孤氏卻早已在不知不覺間迫使你按照他的意圖頒佈政令、處理軍政。
獨孤氏是這樣,元氏、竇氏是這樣,山東士族、南方士族也是這樣,他們雖然沒有光明正大、明目張膽的行事之權,卻可以利用底層的強大影響力,以緩慢而隱秘手法迫使朝廷讓步。
因此,即便楊堅讓關隴貴族世家吃了無數虧,但他和楊廣都沒有因此輕視關隴貴族。這一次,楊堅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朝廷格局即將發生了大變化,所以這些世家門閥又用這種隱密的方式,開始作用於朝廷、作用於他們所反對的楊廣了。
楊廣明知是如此,心中更是異常痛恨這種受制於人的感覺,但是他卻毫無應對之法,因為關隴貴族推動起來的奏疏如同雪花一般送來,而且每一份都是急需解決的天下大事,而且每一件事情都刻不容緩,所以他目前也只能順著對方的節奏來走。
仁壽宮這邊稍微還好一些,令楊廣擔心的是京城物價節節攀升,他如今需要一個得力悍將替他穩住京城物價,以鐵血的手段鎮壓不法商販,在這個時候,他首先想到的人便是異常強勢、善於利用輿論的楊集。
只是楊廣也不知楊集到了何處,按照自己釋出八百里公文的時間來算,楊集少說也還要四五天時間才能入關,如果他帶了一萬大軍過來,恐怕這個時間還要多拖幾天,可是京城那邊等得了嗎?
“啟稟太子,衛王求見。”便在這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