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頁 (第1/2頁)
[美]E·B·波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但是現代戰艦不能攜帶足夠的煤來橫穿大洋與同等規模的敵艦隊作戰。所以需要海外基地以使艦隊的活動區域能延伸到海上交通受到威脅的任何海域。因為基地為支援艦隊而存在,而不是艦隊為支援基地而存在,所以理想的基地應能夠自給。於是海外基地一般都設在殖民地,它們能提供各種資源並在自己的控制下。而殖民地又能進行更有利的貿易,從而促進海上商業航運的發展。這是海上力量存在的首要理由。所以馬漢的推理使他從孤立政治和防禦性海軍戰略轉向政治上的帝國主義和進攻性戰略。
面對任何戰術或戰略性的軍事局面,指揮官應力圖將敵人各個擊破。如果可能他應避免分散自己的兵力同時對付整個敵人。他應努力的是:1以主要力量攻擊部分敵人,2同時牽制其餘的敵人使其不能參加主要戰鬥。馬漢將這一戰術描述為&ldo;在一個區域把你的力量這樣分配以對敵佔有優勢,而在另一區域儘可能長地拖住敵人,以使你的主要攻擊獲得完滿結果&rdo;。這種包括在打擊敵人部分力量的同時控制其它敵人的雙重行動是馬漢&ldo;集中力量&rdo;一詞所表達的意思的一部分。然而,為了有效地集中兵力,部隊必須統一指揮,作戰單元必須互相支援,它必須圍繞一個主要目標並依據戰略中心部署。
雖然馬漢在海軍軍事學院的講座吸引了許多美國海軍軍官,但是他的著作《海上力量對歷史的影響》在美國沒有立即得到讚揚,而在海外‐‐特別是英國、德國和日本‐‐得到一致地讚揚。這些國家正從事一場空前的主力艦船的競爭。 [ 原作者註:英國1889年海上防禦法保證皇家海軍達到&ldo;兩強標準&rdo;,即維持一支與英最近的兩個對手的艦隊加起來一樣規模的戰列艦艦隊。其它大多數海上強國將絕大多數海軍資源用於建造戰列艦。 ] 英國評論家們把這本書看作為他們的許多軍官和政府活動家所本能地遵照的原則的說明。德國皇帝命令將譯本放在他的新海軍的每條艦船的軍官室裡,海軍部把這些譯文分發到所有的學校、公共圖書館和政府部門。日本政府把這些譯文提供給陸軍和海軍軍官、政治領袖和學校。在美國,馬漢的書最初沒能廣泛地被閱讀,他的影響最初是透過他的早期注釋者被發揮的,著名的有海軍部長特雷西;參議院海軍事務委員會主席亨利&iddot;喀伯特&iddot;洛奇和作為海軍部長助理、副總統和總統的西奧多&iddot;羅斯福。
九、小結
美國南北戰爭以後,美國被國內事務所吸引並估計沒有外來的危險,允許它的海軍放棄力量和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英國、法國和德國海軍耗費大量資金,經歷無數次失敗後,終於透過實驗生產出19世紀末的鋼製軍艦。
海軍的火炮、船身和裝甲從鑄鐵變成鋼質。隨著裝甲強度的增加,火炮穿透它的能力也在增加。隨著火炮大小和能力的增長,設計者們把它們集中在艦的中央,這樣在火炮周圍的裝甲就可以增強‐‐最終採用炮塔形式。這種炮塔部分地覆蓋艦炮並隨之旋轉。由於裝甲仍不能避免炮火穿透船體,因此船身被分割成若干水密隔艙,這種隔艙至少能避免艦船在被擊中後沉沒。
在新的海軍裡,武器的選擇最初是在火炮和撞角之間進行,透過對漢普頓錨地之戰(1862)和利薩之戰(1866)的研究,一些理論家提倡選擇後者(撞角)。自行魚雷的出現是向火炮和撞角的挑戰,並提出了需要解決的新問題。魚雷的產生導致了攜帶它的魚雷艇和潛艇的產生。被發展用來攻擊攜帶魚雷的艦艇的驅逐艦,本身也帶有魚雷。
美國海軍的復興始於19世紀80年代,它利用了其它國家海軍技術和理論上的發展。到1898年美西戰爭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