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頁 (第1/2頁)
[美]E·B·波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愛琴海和倫敦,人們也同樣期望能很快重新進攻。&ldo;堅強&rdo;號和另外2艘被炸的法國戰列艦離開艦隊去馬爾他修理。邱吉爾向德&iddot;羅貝克保證,很快就會補充上損失的軍艦。少將把漁民們打發回家,臨時召集驅逐艦排雷。他向海軍部表示自己&ldo;希望能在三四天之內重新開始行動。&rdo;
但在行動計劃中卻出現了新情況。早在對達達尼爾海峽以外的要塞發起進攻之前,基奇納勳爵就認為應該有陸軍參戰。因為在君士坦丁堡吃緊的時候,土耳其人不會對蘇伊士運河發動進攻,所以他命令將在埃及的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軍(澳新聯軍)調往利姆諾斯島。他還計劃調動當時正在英國的精銳部隊第29師,但考慮到當時兩個主要戰場上的局勢,直到3月16日他才把第29師調來。他還安排了讓海軍部調出皇家海軍步兵師,讓法國從非洲抽調出1個師的兵力。就這樣,到了3月的第3個星期,81萬名步兵和炮兵已經集結在利姆諾斯島,或正在奔赴利姆諾斯的路上。
德&iddot;羅貝克希望在幾天之內組織對海峽最窄處進行第二次進攻。3月22日,他乘&ldo;伊莉莎白女王&rdo;號去利姆諾島與陸軍少將威廉&iddot;伯德伍德勳爵和陸軍上將伊恩&iddot; 漢密爾頓勳爵等人會面。伯德伍德是澳新聯軍的指揮官,漢密爾頓是17日到達的,負責全面指揮愛琴海的協約國部隊。關於在那次會議上誰都說了些什麼報導不一,但會議的一個重要結果是德&iddot;羅貝克少將離開時完全改變了主意。他認為海軍應該與陸軍的岸上行動聯合才能重新對達達尼爾海峽發動攻勢。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邱吉爾,邱吉爾得知後瞠目結舌。費希爾勳爵和海軍總參謀部的軍官們接受了德&iddot;羅貝克的觀點,邱吉爾只好深感遺憾地向戰爭委員會作匯報。於是基奇納勳爵開始負責整個戰役。
二、加利波利半島戰役
漢密爾頓將軍從基奇納任命他為愛琴海戰區司令那天起就開始研究加利波利,起先是研究各種地圖,到達利姆諾斯島後就透過與別人討論和親自觀察進行研究。由於基利迪爾巴希爾高地上的要塞控制了達達尼爾海峽到最窄處的通道,所以他認為基利迪爾巴希爾是自己部隊的主要目標。
漢密爾頓在一艘巡洋艦的艦橋上研究加利波利半島的海岸時,就暗自設想著讓他唯一的有戰鬥經驗的部隊‐‐第29師,佔領基利迪爾巴希爾。他決定讓部隊在海勒斯角登陸,因為這裡地勢相對平坦,登陸部隊可以得到海軍炮火的密切配合。另外,卡登的爆破小組不久前對這一地區進行過偵察,對地形比較熟悉。但是海灘太窄,登陸必須同時在幾處同時進行,以便把足夠的兵力迅速送上岸,應付任何大規模反撲。海勒斯角身後5英里處的阿基巴巴山脊清晰可見,軍艦上支援登陸部隊的炮火可以打到這裡。配置在阿基巴巴的協約國炮兵可以對基利迪爾巴希爾的進攻提供炮火支援。漢密爾頓計劃讓自己的部隊在登陸後48小時之內拿下基利迪爾巴希爾。
漢密爾頓將軍的第二個問題是如何斷絕海勒斯角土耳其守軍的給養和兵力補充。為此他想制定一個在加利波利半島另一端的博拉耶爾地峽登陸的計劃,顯然此地峽是通往君士坦丁堡的一條陸上通道。但這一帶海水很淺,運輸船隻能駛至遠離岸邊停泊,長距離的艦至岸運動又很容易受襲擊。另外,透過高倍率雙筒望遠鏡對博拉耶爾海岸的觀察,他發現那裡有重兵防守,火力與交通壕配系相當嚴密複雜。
漢密爾頓乘巡洋艦沿海岸從北向南航行,想在狹長的加利波利半島中部尋找一個理想的登陸場。他選定了加巴臺普岬稍北處的一個地點。這裡開闊傾斜的海岸是通往半島上高高的山脊的門戶。在這些高地上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