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頁 (第1/2頁)
[美]E·B·波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戰前幾年,皇家海軍為嚴厲苛刻的海軍部第一次官約翰&iddot;費希爾勳爵一人把持,這是前無此例的。1904年英國人提高了費希爾的地位,使他優於海軍部其他次官。費希爾充分利用了這一變化。儘管當時的海軍第一次官對軍事行動沒有什麼控制權,但他卻在管理、計劃和政策方面行使了很大的權力。費希爾一心想使皇家海軍現代化,便實行了一些改革。對這些改革既遭到非議也有人贊成。他支援軍官教育,主張拆毀過時的軍艦,贊同能使備用軍艦迅速進入臨戰狀態的核心船員制度。他的改革中引起爭議最大的兩條是艦隊的重新區分和給海軍建造象&ldo;無畏&rdo;級戰列艦那樣全部裝備大口徑火炮的軍艦。
19世紀英國的全球性利益指導了它的海軍部署。1904年它有9個艦隊駐守在世界各地。德國海軍力量在北海的威脅日益嚴重,這種分散的兵力部署對英國就很危險了。費希爾認為多佛爾海峽、直布羅陀海峽、蘇伊士運河、好望角和新加坡是扼守世界水域的戰略要地。於是他把9個艦隊合編成5個,分頭把守這幾個要地,其中本土艦隊最為強大。實際上英國海軍力量的三分之二集中在本國水域,使這種集結成為可能的部分原因是1902年的英日聯盟,1904年的英法協約和與美國友好關係的日益加強。
費希爾推出了&ldo;無畏&rdo;級戰艦之後,英國本國的戰列艦也和其他國家的戰列艦一樣顯得過時了。費希爾的批評者們說,這樣一來英國就喪失了自己在造船競爭中的領先地位,使德國人在更近於平等的基礎上參加競爭。費希爾反駁的論據是,革新遲早都要出現的,英國走在前面豈不更好。
在皇家海軍中那些囿於傳統的將軍們當中,約翰勳爵很不受歡迎。1910年初人們指責他,強烈要求他下臺。最終他被封為男爵後使他較體面地退休。然而海軍中繼續充滿了他的影響。他在海軍部的繼任亞瑟&iddot;威爾遜勳爵仍堅持著他的政策。
自1904年起英國國家戰略就一直由帝國國防委員會負責。從人們預見到戰爭並越來越認為戰爭是不可避免的時候起,委員會裡就展開瞭如何最好地利用軍隊打擊敵人的辯論。所有成員都認為海軍的任務就是對德進行封鎖和保護運輸。但是英國海軍中某些種類的戰艦力量將遠遠超過執行這幾項任務。辯論就是關於如何最好地利用這些多餘的軍艦,怎樣最有效地使用英國充足的而且還在擴大的陸軍。
海軍上將費希爾和威爾遜所擁護的一個觀點是,從七年戰爭和法國革命與拿破崙稱帝時期前三次反法同盟的戰爭中尋找英國戰略的靈感。持這種觀點的人們傾向於邊緣戰略,反對至少派英國陸軍直取敵人的大陸戰略。他們認為英國應利用其地理位置所賦予的機動性和自己的海上優勢攻擊敵人的邊緣位置,尋找敵人的薄弱環節,用兩棲攻擊削弱敵人的軍事力量,把敵人的部隊從主要戰區牽引過來,從而打破其潛在的聯盟。他們說,主要大陸戰區的戰爭應該留給比利時、法國、俄國和協約國所能吸收的任何其他部隊。英國應用財政援助的辦法支援這些部隊,或透過繳獲德國的貿易品,給予經濟上的支援,或採用除向主要戰線實際派遣大量部隊之外的任何其他支援辦法。簡而言之,邊緣戰略就是恢復了&ldo;皮特計劃&rdo;的主要特點,大英帝國正是在這樣一種戰略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持反對意見的是英國陸軍行動部總監陸軍上將亨利&iddot;威爾遜勳爵,他認為只有在大陸戰爭中把英軍主力派往主要的西部戰區,別無其他選擇。這種觀點的產生來自最終打敗拿破崙的第四次反法同盟的戰爭。在那場戰爭中,英國陸軍在西班牙和葡萄牙部隊的支援下從南部進攻,而俄國軍隊則與奧地利和普魯土部隊一起從東部進攻。他們兩路夾攻,打垮了拿破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