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頁 (第1/3頁)
[美]E·B·波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美國佔有了菲律賓後便陷入了遠東事務。美國為防止外國勢力瓜分中國,宣佈了門戶開放政策,與其他國家一起打敗了義和團,調停了日俄之間的戰爭。1905年的樸茨茅斯條約就是調停的結果,日本人卻對此很失望。他們後來又被舊金山學校裡對東方孩子的隔離所激怒。在由此引起的外交危機中,美國陸海軍聯合委員會做好準備,防備日本攻擊菲律賓,這就是後來的&ldo;橙色計劃&rdo;。羅斯福派戰列艦艦隊作環球巡航,目的之一就是讓日本人看看美國的軍事力量。
英國透過在美西戰爭中支援美國,承認美國擁有對巴拿馬運河的全部控制權,以及把艦隊撤出加勒比海等行動,正在贏得美國的友誼。與此同時,德國人也正透過炮擊委內瑞拉海岸,為薩摩亞問題與美國爭執,在馬尼拉灣無視杜威的封鎖命令,大肆發展殖民地,以及攫取處在美國和菲律賓之間的太平洋群島等行為,引起美國的疑慮和敵意。
各國海軍對無煙火藥的採用和對射擊技術的改進(在皇家海軍中是珀西&iddot;斯科特發起的,在美國海軍中則是威廉&iddot;s&iddot;西姆斯發起的),必然導致了全部裝備大口徑炮的戰列艦的出現,這種戰列艦中最早的一艘是英國的&ldo;無畏&rdo;號。英國和德國,但不包括美國,製造了為提高速度而少用裝甲的全部裝配大口徑炮的戰列巡洋艦。
美國首先把一艘潛艇&ldo;霍蘭&rdo;號編入現役,其他國家也紛紛效法。所有人都認為潛艇可用於港口和海岸防衛和攻擊裝甲軍艦。沒有人預見到它會成為襲擊商船的出色武器。美國人發明的飛機被認為可以在戰爭中用於偵察和遠距離火力控制。沒有人預見到它巨大的破壞力。然而無線電的一切用途卻很快就被認識到,並得到了應用。
上一頁 回目錄 下一頁
第十九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水面戰鬥行動
一、兩種對立的海軍戰略
二、戰爭初期的戰鬥行動
三、黑爾戈蘭灣海戰(1914828)
四、德國太平洋分艦隊
五、科羅內爾海戰(1914111)
六、福克蘭群島海戰(1914128)
七、多格灘海戰(1915124)
八、日德蘭海戰(1916531-191661)
1914年夏末,歐洲爆發了一場戰爭。這場戰爭摧毀了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並在俄國引起了革命和國內戰爭,使英國和法國元氣大傷。第一次世界大戰破壞了歐洲大陸的社會、政治和道德秩序,為義大利的法西斯和德國納粹的興起提供了可能性。這樣,第一次世界大戰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做好了準備。
第一次世界大戰諸多起因中,最關鍵、最重要的一條是那些已經出現的複雜的聯盟。每一聯盟都是由秘密條約、經濟協定或軍事&ldo;默契&rdo;的網路來維繫的。1914年,兩大集團‐‐三國同盟(德國,奧匈帝國和義大利)和三國協約(法國、俄國和英國)之間出現了勢力大致平衡的局面。
戰爭的直接起因是一個塞爾維亞愛國者在塞拉耶佛刺殺了奧地利王位繼承人。奧地利外長因為有德國無條件支援的撐腰,給塞爾維亞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對這一罪行進行懲罰並做出賠償。這都是塞爾維亞可以答應的。但奧地利還要求在塞爾維亞維持治安的權力,塞爾維亞拒絕了這一要求。
俄國的外交政策幾十年來一直鼓吹巴爾幹半島各國&ldo;全部斯拉夫化&rdo;,它與塞爾維亞有一項共同防禦條約。就在奧地利和塞爾維亞動員起來時,俄國也動起來了。德國感到也應該馬上行動,因為它的兩條戰線戰爭策略是在俄國還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