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祥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國民革命的勝利成果毀於一旦,潘漢年的心情是複雜而痛楚的。對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的深深憂患,很快化為拿起筆桿作刀槍,不屈不撓繼續戰鬥的精神力量。潘漢年找到老搭檔葉靈鳳,決定重振旗鼓,恢復出版《幻洲》半月刊。他們把編輯部從籠罩著&ldo;四一二&rdo;大屠殺陰影的三德里遷到霞飛路一家皮鞋店樓上。臨街的屋子,終日充斥著馬路上有軌電車、汽車等嘈雜聲,潘漢年給書齋取了個雅號名曰&ldo;聽車樓&rdo;,並以&ldo;聽車樓隨筆&rdo;為題,在《十字街頭》上撰寫了多篇筆鋒犀利、矛頭對準國民黨專制統治的雜文:《汪先生悔不當初》、《禁止白話文與切切毋違此令》、《普天共慶》、《釋國家主義者的新口號》、《血淋淋的頭》、《又多了一種黨間》、《南京事件》。《愛國先生的真革命》等。在國民黨右派一片&ldo;清黨&rdo;聲中,潘漢年的諷刺詩《元旦書紅》刊登在《幻洲》上:&ldo;元旦書紅,萬事亨通。刀下頭落,革命成功。升官發財,有吃有用。委員老爺,革命光榮。汽車馬車,革命交通。租界洋房,革命寓公。忠實同志,納賄從容。上拍下吹,官運走紅。赤化暴徒,決不留種。殺盡青年,清黨反共……&rdo;1詩刺痛了國民黨政府,《幻洲》被政府以&ldo;宣傳反動&rdo;的罪名查禁。《幻洲》剛被查封,潘漢年即以專為青年說話的週刊《戰線》取而代之。這充分展示了潘漢年機智頑強、靈活善變的戰鬥個性。他在《戰線》的開場白中寫下了一段肺腑之言:&ldo;我們甘願頂著反動的罪名跑上戰線去衝鋒,不能日視敵人猖狂而退縮,我們甘願犧牲在權威的槍炮之下,不能為了個人的苟安偷生而做忠順的奴才。&rdo;2
1《犧牲者》,花城出版社出版,第313頁。
2《上海黨史資料通訊》,1989年第8期,第24頁。
這一時期,潘漢年的小說創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先後發表有十餘篇短篇小說及一部長篇《犧牲者》(未完成),出版了短篇小說集《離婚》,後期部分作品刊登於他和葉靈鳳1928年初共同創辦主編的《現代小說》月刊上。該刊創刊時偏重於反映愛情生活為主題的文藝作品,在革命文學口號的影響下,辦刊方針轉變為站在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立場上,倡導&ldo;普羅文學&rdo;,增闢了文藝思想理論批評的欄目。潘漢年的代表作《渾沌中》、《白皮鞋》、《法律與麵包》、《浮屍》等,都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和時代氣息,從內容到形式無不打上革命文學的烙印。在小說《例外》中,潘漢年借主人公之口道出了革命者的堅定信念:&ldo;在這個不合理的社會,沒有我們革命者現實的幸福,我們的生活只是熱烈的鬥爭,我們的命運只是流血的犧牲,我們的目的是要為全人類創造未來的光明自由社會的實現。&rdo;1
1《犧牲者》,第112頁,花城出版社。
三、黨的第一任文委書記
‐‐左翼文化運動的領導組織者
從1928年起,潘漢年以其出眾的才華在後期創造社中脫穎而出,但潘漢年辦事的機敏、幹練,特別是廣泛的社會活動能力更引起黨組織的重視和讚賞。還在創造社出版部工作期間,性情溫厚、開朗、善於交際的潘漢年結識了一批文化、新聞、出版界的進步朋友,他們中不少人相繼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江蘇省委為加強對文化界黨組織的統一領導,開闢黨的文化工作新局面,由宣傳部長李富春找潘漢年談話,佈置了任務。同年夏,潘漢年根據江蘇省委宣傳部的指示,把上海各文化團體及有關單位的中共黨員集結起來,組成上海文化工作者支部,江蘇省委指定潘漢年為書記。同年冬,文化工作者支部劃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