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大剛/楊世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就人性道德論來說,《易通》認為&ot;誠&ot;是人的一種最高超、最理想的道德境界如其曰:&ot;聖,誠而已矣&ot;人們在道德修養上一旦達到了&ot;誠&ot;,那就達到了至高至善的道德境界,實現了心靈的淨化,變為最完善、最高尚的聖人但是,一般人的本性不都是至善的,所以,《易通》把人性分為剛、柔、善、惡、中五品
它再把剛與善相結合的人性稱為剛善,把剛與惡結合的人性叫做剛惡;把柔與善結合的人性稱為柔善,把柔與惡相結合的人性叫做柔惡所以,實際上他認為人性表現為剛善、劇惡、柔善、柔惡和中性五類,總括起來仍然表現為善、惡、中三品
《易通》認為,剛善、柔善都還不是最好的人性,只有合乎中的人性才是最完善的
&ot;惟中也者,和也,中節也,天下之達道也,聖人之事也&ot;其他四種人性或全惡、或不完善因此,最高理想的人生目標,應該是&ot;日易其性,自至其中而止矣&ot;這是《中庸》&ot;致中和&ot;思想同人性論相結合的表現所謂&ot;中&ot;,就是中正仁義
怎樣才會具有中正仁義的美德呢?《易通》提出了&ot;無欲&ot;、&ot;主靜&ot;的修養方法
&ot;主靜&ot;的關鍵在於&ot;寡慾&ot;《通書&iddot;聖學章》說:
聖可學乎?曰:可曰:有要乎?曰:有請問焉曰:一為要一者無欲也,無欲則虛靜動直虛靜則明,明則通動直則公,公則溥,明通公溥,庶矣乎!&ot;(《周子全書》卷9)
為什麼無欲則虛靜動直?由於沒有個人私慾作怪,心則虛靜,虛靜就能明通事理;在虛靜中產生的行為是直起的行動這就是所謂&ot;靜虛動直&ot;為什麼動直則公?既能虛靜,則其動機正直,公道無私何謂&ot;公則博&ot;?《易通》說:&ot;天地至公而已矣&ot;,像天地那樣至公無私,這就是&ot;公則溥&ot;總之,要做到&ot;無欲&ot;,才能&ot;靜&ot;、&ot;明&ot;、&ot;通&ot;、&ot;直&ot;、&ot;公&ot;,達於聖人的境界周敦頤提倡的&ot;寡慾&ot;、&ot;無欲&ot;,被後來的理學家發展成為&ot;去人慾、存天地&ot;的禁慾主義說教
在《易通》的《禮樂》章中,周敦頤論述了禮樂問題他第一次把維持封建制關係的&ot;禮&ot;提到了&ot;理&ot;的高度說:&ot;禮,理也;樂,和也陰陽理而後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萬物得其理然後和&ot;禮樂的作用是維護封建秩序,這就是把禮作為規範人的思想的工具,把樂作為調和人際關係的工具,從而達到使這個社會既有等級秩序,又能和諧統一上述思想被二程、朱熹等理學家進行了繼承發揮,又把&ot;禮&ot;提升到宇宙本體的高度&ot;天理人慾之辨&ot;,應該說是由周敦頤開其端給的
五、理學開山 啟曠世儒學新風
宋代理學的產生,是中國儒學的第二次復興(第一次儒學復興出現於西漢時期)
儒家學派形成以後,隨著時代的變化而經受了多次的嚴重考驗,但它始終能夠延綿不絕地發展下去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它能夠順應一定的時代要求而進行自我更新儒學不是一個封閉的體系,它本身就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作為六經之首的《周易》,即強調交易儒家學說的最大優點,就是它自西漢以來,就不斷吸取中國傳統文化中其他學派,如陰陽、五行和釋、道思想中能為自己所能容納的東西來不斷豐富自己在北宋真、仁二朝就出現了一批儒家學者承接了韓愈的&ot;道統說&ot;,開始了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