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鴻一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看小兒打鬧,聽蛩音低吟。
我們看慣了而今的都市裡,一到日暮,正是人們休閒遊樂,尋歡問柳的時節,怎生曉得古人之愁與思?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君子于役:女人天生的母性(2)
我倒不禁想問問那些思想深處總是吊起所謂“人文關懷”大旗的人們,三千年前哪有那麼多的民歌?即便是現代,人們的文化水平、思想覺悟、生活條件哪一樣不比古人強得多,然而,現在的民歌又在哪裡?難道在這方面今人還比不上古人?民歌並不等於人民性,任何一個時代都有一批有先進思想、先進文化的知識者,不管其是貴族還是平民,他們就是那個時代文化的代表,他們作出來的詩就沒有人民性了嗎?那種一味以出身、階級來看待人民性的觀念是不是也該變一變了呢?人民性也存在於這些具有先進文化的貴族知識分子身上。
現代人一看到“君子于役”的“役”字,就聯想到“奴役”、“役使”、“役夫”、“差役”這樣一些概念,以為“役”就是平民的差事,或者就乾脆是“當兵”(餘冠英)。《說文》釋“役”,“役,戍邊也”,這大概是“役”的本義。在古代,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除了祭祀就是戰爭。戰爭是不分貴族與平民甚至奴隸的,貴族上前線一樣是“役”。實際上在古代,“役”字的含義包羅永珍。陸游有詩曰:“萬物各有役,吾生何所營。”此處的“役”字就有職責(duty)之義。
也有人看到詩中的“君子”家裡還養著雞呀牛呀羊呀之類,便斷定這樣的“君子”即便是貴族,地位也不高。他們不懂得在三千年前,雞、牛、羊之類的東西正是財富的代表和象徵,《左傳》中說朝中官員貴族有一天吃兩隻雞的特權,那麼一般的平民家裡恐怕是難以吃到雞的。在那個生產力普遍低下的時代,一個奴隸可能還抵不上幾隻雞。即便是到了現代的農家,牛、羊依然是家中的財富。你還說這是民歌嗎?
其實,古代的貴族一樣是很辛苦的,雖然人們認為“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但畢竟三千年前,國家大事、戰爭和外交,主要的職責還是由貴族承擔的。他們雖然“出有車,食有魚”,然而,一年到頭奔波在外,在那樣一種交通不發達的情況下,幾乎是算不出歸期的。而途中之艱險,又遠非我們所能想像到的。所以,一到日暮黃昏,他們的妻子就在家裡牽掛起來,“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君子于役,苟無飢渴?”
正是這樣一種沒有歸期的等待,最是撩人心魄,攝人魂魄。它不如我們今天,明確地算計出火車幾時到,飛機幾時幾分到,他們只能以一天的太陽為度量,太陽下山,意味著這一天的等待又落空了。早晨起來充滿著的希望,以為丈夫說不定就到了家門口,可等到太陽落下帷暮,等來的只是失望,這個時候的丈夫說不定還遠隔千山萬水。他冷不冷?他渴不渴?他餓不餓?他晚上又露宿在哪裡?路上有多少危險?無數的懸念在這個時候陡然升起。
你看,雞都到了這個時候會歸塒,牛羊到了這個時候都懂得下山,你怎麼就不知道回來,就不知道家裡人都在等你呢?由懸念而生淡淡的幽怨,由幽怨又生擔心。這樣的心情起伏變化,能不令人惆悵,揪人心嗎?
詩中的景越是寫得那麼自然、溫馨、寧靜、和諧,越是襯托出詩人的牽掛和擔心,沒有什麼特別的鋪陳,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語句,一切都那麼古樸淡然,可是讀起來天生一種情味,詩的韻味也隨著詩人心情的起伏而三起波瀾。
詩中沒有怨,或者說那種怨被“雞棲於塒,日之夕矣,牛羊下來”這種自然的黃昏場景巧妙地掩蓋了,代之而來的只是那種設身處地的牽掛和擔心。前者顯然又成了一種天然的鋪墊,“佳期不可失”啊,該到家了;可就是佳人不歸,大概是佳人的馬車跑得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