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強勢群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此次戰役,北金三位王子與眾部落頭人一起被炸死,老汗王聽聞噩耗,當場吐血而亡;金人上層一片混亂,為爭奪汗王之位,無數兄弟部落刀兵相向。
訊息傳回開封,滿朝譁然。
封賞可以隨後再說,目前最重要的是我軍該何去何從——趁此良機,是一舉反攻,奪回燕雲十六州?還是穩紮穩打,緩慢推進?
朝中文武官員爭吵不斷,各持己見。最後是殿上高坐的英宗下了決定:“眾位先看看雍王上的摺子吧!”
殿中有武將聽見此話,不覺欣喜,以為雍王殿下必定與自己看法相同,此時北金國一片混亂,正是大梁朝一舉奪回失地,開疆拓土的大好時機。
然而,前頭幾位老臣一一閱看過雍王殿下的摺子後,個個面無表情,一言不發的將其向下傳閱。大殿中幾十位官員全部傳閱完畢以後,殿中一片寂靜,再無人出言。
雍王殿下在摺子中寫道:此次戰役,不過僥天之倖,奪了北金各部落頭人性命,但各部落本身軍事力量並未受到打擊,中下層將領完整無缺,各部落年輕男子數量更是沒有損失。
此時出戰,只有兩個結果:
其一,戰事順利,我軍迅速推進,往北奪回數州,但因為行軍快捷,不能消滅敵人有生力量,大量金人潰兵騷擾我朝邊防,我軍因後勤不穩,無法再度深入,原先所下州府,極易成為孤州,難以長期駐紮;
其二,金人建制仍在,各部落迅速推舉出一位或幾位首領,趁我軍急於求成,窺我朝防線虛實,趁虛而入,直抵中原。
總之,此時並非出戰最好時機,宜重建我軍防線,奪回先前所失關隘足矣。
眾官員之所以沉默無言,是因為雍王所說的確是實言。
我朝軍民身體素質不如金人太多,梁人軍民大多畏懼金兵,北金潰軍若是衝擊梁朝府縣,百十人可下一城。
即便趁著此時金人內亂,奪下幾城,轉眼也會失去,不過是多耗梁人性命罷了。
若要北上,為了達到軍事目的,對金兵形成沉重的打擊,我軍只能全力出擊,無法兼顧邊防。
若是此時金人士兵重新歸於領導,待我軍北上,邊防空虛,一舉南下……京師危矣!
很快,朝中決斷傳到了邊關。
不過,此時邊關早已經按照雍王的安排行事了。
他趁著金人還處在混亂之中,大軍壓上,將這些惶惶不知方向的金兵趕出了大梁朝國土。
為了減少我軍傷亡,震懾敵軍,他還讓人時不時在各個金人聚集之地外放上幾個炮仗。
這些金人大多隻知道當時一聲“轟隆”巨響,地上騰起一朵蘑菇雲,他們的頭人與首領便被掀上了半空,屍骨無存。
有人說是旱天雷,是長生天對不敬之人的懲罰;有人說是梁人被仙人授了仙法,能使雷電……
不管是哪種說法,他們現在聽到這種“轟隆”巨響,都會趕緊驅馬奔逃。即便有人腦子清醒,也會被其他潰兵裹挾而去。
靠著這種辦法,趙澤三天內將先前失去的關隘都奪了回來。
之後,他便以最快的速度重新佈置防線,肅清防線內殘餘潰軍,力爭在北金重新推舉出汗王之前,將我軍的防線紮緊了。
最後便是嚴正以待,謹防金人再度叩邊——至於派遣人手入金,給那些金國的貴族們找點事情,讓他們不能及早推舉出首領,或者推舉出一個對梁朝更有利的首領,這也不過是分內之事罷了。
他將樊城的軍務全權交給了趙瑜,升其為樊城衛軍步兵營指揮使,負責樊城的防務。
趙瑜升官後越加繁忙。
城破之日,原先的衛軍指揮使正使、副使都戰死當場,衛軍也多有傷亡。
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