叼著貓的老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陸子龍在指導月牙兒等人織造絲綢的之餘,開始著手配置火藥。
陸子龍之前在硝制皮衣的時候就造出了硝酸鉀,加上早就燒製出來的木炭,就差硫磺了,在“野狼部落”擊敗“大江部落”來犯之敵後,意外地獲得了兩大壇硫磺粉,這兩大罈子硫磺粉至少有 100 斤。
這讓陸子龍極度興奮。雖然現在還沒有遇到需要使用火藥進行攻擊的敵人。
但是能夠提前製備出火藥,在必要時進行應用,總是好的,有備無患嘛。
陸子龍很欣賞《禮記中庸》中的一句話: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發音 jiá),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穿越前他將這句話當做自己的座右銘,並在工作中努力地去踐行這一原則。
眾所周知,火藥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中國古代的道士們在煉製丹藥的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中就有火藥。早在唐朝,孫思邈老神仙就有硫磺伏火法的原始火藥的明確記載,這是世界歷史上有關火藥的最早論著。
火藥也是推動世界歷史程序的一項重要發明。不過很可惜,儘管中國人首先發明火藥,但在火藥的應用領域卻乏善可陳。尤其是在軍事領域,一直沒有成為主力。
我國早在宋代就發明了以火藥為發射能量和殺傷動力的武器,但是殺傷效果都不理想。
其中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對火藥的配比沒有完全掌握,我們經常聽說火藥的比例是一硝二硫三木炭,但這只是一個大概的方法,要讓火藥充分燃燒,爆發出最大的爆炸效力,就要更為精細的配比。
黑火藥爆炸時的實際威力,跟原料純淨度、製備工藝、壓緊和密封條件有很大關係。
中國古代的原始黑火藥爆速很低,近似於爆竹呲花。和配比正確的黑火藥相比,同等重量的黑火藥,爆炸威力要相差數倍,我們古代那種黑火藥,只是簡單地將木炭、硫磺和硝混合,配比五花八門,是一種鬆散的混合物,很不耐儲存和運輸,而且易受潮、雜質多,威力小。
這種原始火藥更適合做煙花。
到了十七和十八世紀,隨著歐洲物理學、化學、機械工程學的進步,西方才有了黑火藥的最佳組配比率,也就是硫磺 10,木炭 15,硝石 75。
陸子龍自己製作了一個簡易的天平,取來硝塊、木炭和硫磺,將這些原料在不同的石槽中用木錘搗爛,碾成粉末,按照現代火藥的比例混合在一起,製作了 20 斤黑火藥。
當然這樣做出來的火藥還不能發揮最大的威力,要讓火藥威力最大化,還需要對火藥進行顆粒化。
火藥顆粒化技術在 1400 年左右時出現在歐洲,這是火藥技術的一場革命,是火器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在此之前,人們在使用火器時都是用粉末狀的火藥作為發射藥,使用這種形態的火藥作戰時有許多缺點,比如運輸不便、燃速不均勻、容易受潮等。
粉末狀的黑火藥在槍管內受力時很容易擠壓在一起,這樣在點火時會因缺氧而無法完全燃燒,這降低了火藥的威力。早期槍手們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都會避免將火藥裝填得太緊,但太鬆也不行,因為這也會降低火藥的威力。
最好的操作就是在往槍膛裡裝火藥時不裝太滿太緊,不過這雖然可以發揮出火藥的威力,但對槍手的經驗和技巧要求很高,普通人難以學會。
粉末狀火藥還容易受潮,這是因為當時的歐洲人為了增加硝酸鉀的產量往往會在硝田內撒入許多石灰粉,這種操作雖然可以增加硝酸鉀的產量,但是也大大增加了其內含的硝酸鈣,而硝酸鈣這種物質具有極強的吸潮性,使得硝很容易潮解,讓火藥無法正常使用,使用前先需要用陽光曝曬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