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香奶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製作紅薯粉絲的首要步驟便是“打芡”,帝昭取了兩袋紅薯粉出來,倒了半袋在洗淨的陶缸裡。
陶缸選用細窄或是矮小些的,帝昭雖打算將兩袋紅薯粉盡數做成粉絲,但混合之後若是平常蓄水用的陶缸,也佔不了大半的缸底,處理起來多有不便,且做粉之時需要木棒攪拌,也要留有足夠是伸展空間,大小合適順手更好。
木盆裡調好溫水,一瓢一瓢的倒入陶缸之中,混合均勻後再倒入下一瓢,水量不宜過多,將紅薯粉化開便可,待陶缸中出現白色混勻的漿狀時,似羊奶,又多了幾縷暗色,帝昭用攪拌的木棒戳了戳漿體,木棒底部離開時能帶出漿也,下沉時又能感受到明顯阻礙便是足夠。
此刻溫水已是無用,帝昭舀來一瓢瓢滾水倒入,迅速攪拌,高溫將混合物衝熟,原先的白色漿體逐漸變得透明,濃稠,顏色與煮時泡開的粉絲一般無二,只是此刻略大些,芡粉之中多了少許細密的氣泡。
“衝熟”這一步,重在水溫,攪拌力道次之,若是溫度不夠,不足以燙熟,得到的便是更多的白漿水亦或是透明中夾雜著不少白粒的芡粉,過後雖可以透過上鍋蒸熟補救,但到底麻煩些,不比一次成型順當。
如此,芡粉製作完成,下一步便是“和麵”了,陶缸之中倒入剩下的紅薯粉,明礬和適量燙水。
木棒順著不同的方向攪打翻拌,直至紅薯粉與芡粉完全混合,這可是一件費時費力的活,好在帝昭用的是巧勁,力道也足夠,不多時便將大半個陶缸裡的東西混合均勻。
“和麵”之後陶缸中的物體仍顯白色,只形狀難言,並不固定,本以為是定了的,不多時上方的凸起便朝四周攤開了,若是非要形容的話,大概類似於先前調好的白色漿水,只濃稠許多許多,足以到同麵糰以假亂真的程度,不細看倒真分不清其中差別。
灶膛裡的木柴已經燃燼,鐵鍋中水已沸過,還是燙的,帝昭又添了幾根木柴使其保持煮開的狀態,如若不然製成的粉絲便會留有白芯,依舊是溫度不夠造成的。
帝昭又取來一隻陶缸,倒了大半的涼水進去候著,水多些為佳,做放涼過水之用,若是少了光是燙熟的粉絲的溫度就足以讓這涼水成熱水了,反是不好。
再取來一隻特製漏勺、一雙粗長些的木筷和一件做壓制之用的物體,便可以開始煮粉了。
帝昭手中的漏勺是大半是鐵製的,箍在木柄上面,謹防燙手,外形與先前舀水的水瓢一般無二,較之一般的漏勺能裝盛更多,下方的開口也細密些。
做壓制之用的物體,帝昭選用了一根小木錘,敲下去的深度和借力都足夠,用些開口略深些的木勺也是足夠的,當然直接上手錘壓也是可以的,只是擱在熱氣蒸騰的鐵鍋正上方,有燙傷之險。
帝昭舀了滿滿一瓢紅薯粉,移至鐵鍋正上方,紅薯粉便順著開口順勢流下,細長連綿不斷,落入沸水之中燙熟。
紅薯粉流出受到阻礙時,帝昭便用木錘敲打上方借力,確保粉絲的完整流出,若是沒有外力的阻隔,漏勺下方的每一處開口流出煮熟的粉絲多是細長的一整條,煮熟過涼水後剪斷成適宜長度,晾曬後收起為好。
時間一點一滴地流逝,水缸中的清澈液體中落下一根又一根的粉絲,沉在缸底,逐漸渾濁,水位在逐漸升高,待到齊平水缸開口處時,漏勺中的最後些許紅薯粉也已盡數流出。
等到帝昭將廚房內的用具均收拾妥當,把煮好的粉絲剪好掛在院中的繩子上後,已是傍晚時分了。
一個盹打得也真夠久的,姬潯原樣趴在帝昭用笊籬時將它挪去的地方,睜了眼,見眼前上方綴著晶瑩點點,伸展過後,躍躍欲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