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振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道德經》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
不知知,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其含義大致是:知道自己還有所不知,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卻自以為知道,這就是一種弊病。只有把弊病當作弊病來對待,才不會有弊病。聖人沒有弊病,是因為他把弊病當作弊病來對待,所以才沒有弊病。
這一章主要是在強調一種對待知識和自身認知的態度,倡導人們要有自知之明,保持謙遜,承認自己的知識和認知是有限的,不要不懂裝懂。只有正視自己的不足和無知,不斷學習和反思,才能不斷進步,避免犯錯和出現問題。同時也從側面反映出聖人之所以為聖,就在於他們能夠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並積極改正,從而不斷完善自我。
這一章老子突然為什麼話風就突然變了呢?我感覺應該有兩個原因。
第一,老子感覺自己想要說的,已經說的夠多了,想要傳留一些別的東西。第二就是,後人給改的完全變了原來的意思。
具體老子的原稿,原文是怎麼個內容,至今為止也沒有出土,或者公開,那咱們就只能解釋和理解通行版的啦。
第一句:( “知不知,上)。
基本含義
“知不知”字面意思可以理解為能認識到自己,還有很多自己不知道的。東西或者事。“上”表示一種上等、高明的境界或狀態。整句話是說,能夠意識到自己還有很多不知道的知識和道理,這是一種很高明的認知狀態。
隱喻意義
對個人修養的啟示:它提醒人們要保持謙遜的態度,認識到知識是無窮無盡的,無論自己已經掌握了多少,都還有更多未知等待探索。如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就是這種態度的體現,不驕傲自滿,才能不斷學習進步。
對求知過程的指引:在追求真理和知識的道路上,只有承認自己的無知,才能有動力去不斷求知。像蘇格拉底常說“我只知道一件事情,就是我一無所知”,這種對“不知”的清醒認知,促使他不斷探索哲學問題。
對領導和治理的啟發:從管理者角度,領導者若能明白自己不可能知曉所有事情,就會善於傾聽他人意見,廣納賢才,使決策更科學合理,避免獨斷專行帶來的失誤。
第二句:( 不知知,病。 )
“不知知,病”的意思是:不知道卻自以為知道,這就是弊病。
其含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認知層面:指出了一種錯誤的認知狀態,即缺乏對自身知識儲備的正確判斷,處於無知卻不自知的盲目狀態,這會阻礙個人對真理和知識的追求,使人無法發現自己的不足,進而難以進步。
行為層面:這種自以為是的認知往往會導致錯誤的行為。因為在錯誤認知的指導下,人們可能會做出不恰當的決策、採取不合理的行動,從而引發各種問題和不良後果。
社會層面:在人際交往和社會活動中,“不知知”的人可能會剛愎自用,不尊重他人意見和建議,影響團隊協作和社會和諧。從更廣泛的社會角度看,這種現象如果普遍存在,會阻礙社會的知識傳播和文化進步。
第三句:
(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
字面含義
“夫唯”表示“正因為”,“病病”中第一個“病”是動詞,意為“把……當作病”“擔憂、憂慮”,第二個“病”是名詞,指“弊病、缺點”。整句話意思是:正因為把這種弊病(不知知)當作一種病來對待,所以才不會有這樣的弊病。
引申含義
自我認知與修正:強調人要有自省意識,能意識到自己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