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小吃店看著不起眼,實際上利潤相當可觀。
現在一天能賣出去三百碗麵或者米線。一碗有七毛錢利潤。二十隻雞,一隻十五塊錢利潤。一百斤醬棒骨,一百三十塊錢利潤。
加起來,一天利潤就有六百四。
週末生意冷清一些,也能賣個一兩百塊錢。
僱傭了一個雜工,一個月工資二百二,扣除水電費,以及人情打點,損耗,最後一個月,淨利潤竟然達到了一萬五。
沈大林一個人就能分到五千。
沈建珍留下的存摺,餘額也在悄然增加。一個月兩千五的收入……沈建珍在南京好好的上著學,店鋪就回本了。等到寒假來了,她名下的存摺上已經有了一萬的存款。
張紅英有意識多推一些米線。蘇州人習慣吃麵,但是溼面不好儲存,尤其是夏天,氣溫太高,麵條很容易就發酸了。
以前大家愛惜糧食,有點酸的,餿的,都不捨得扔,會吃掉。甚至有些地方為了解暑,會特意做一些米發酵過後的酸湯喝。
但是張紅英開小吃店,發酸的東西就不能賣給別人了,自己吃又吃不完。倒是米線就變成了很好的選擇。幹米線非常耐儲存。
所以張紅英每天進麵條的數量就控制在五十斤,不夠就強推米線。
天氣漸漸轉涼了,大家都穿上了棉衣棉鞋。
李小芳沒有給張紅英做絲棉衣,張紅英手上有錢了,也不想虧待自己。她找了個週末,等吃午飯的挖樹工人都走了,把門一關,跟學生一樣去市裡逛街了。
衣服是真貴啊!
看來看去,張紅英摳搜的毛病又犯了。出發的時候想的特別好,這次一定要給自己買一件好棉衣。
但是到了商場,看看價籤,又不捨得了。
明明掙了這麼多錢了……
張紅英一邊逛,一邊掙扎。理智說:“買啊,你也不是沒錢!而且天氣這麼冷了,你總是要買棉衣的。”摳搜的靈魂在說:“太貴了太貴了她貴了。你幾個月工資只夠買件衣服。”
掙扎了一路,在一個角落發現了自己的救贖!
羽絨服!特價!
樣式特別老舊的一件羽絨服,在七十年代穿都挑不出來錯的那種款式,配色。直筒一件,黑色為主,搭一點點紅色。嗯,八十歲老太太穿這個,都不會有人多看一眼。
但是價格便宜啊!特價處理,150一件!
不知道是不是積壓了好多年賣不出去,才降價賣。這個顏色款式,是真的不好看。張紅英穿上,二十歲小姑娘一下子看上去像四十歲。
而且特價還要一百五。
但是穿過羽絨服的張紅英,知道一件羽絨服的防寒功能多牛。
張紅英咬咬牙,把這件羽絨服買下來了。她安慰自己:“反正外面要圍圍裙,衣服保暖就行。”
衣服買了,鞋子也要買。
上身還有灶臺的熱氣燻著,地面可是冰涼一片。張紅英又花一百塊錢買了一雙帶毛的皮鞋。
回了回了,夠了夠了。摳搜的張紅英拉住了還想再逛逛的張紅英。
回到店鋪,張紅英開啟門。沈大林又回鴨灣村了,明天才能回來。張紅英打算今天湊合再等個個把小時,看看有沒有人來。
還剩下一隻雞,大概十碗量的雞湯。麵條賣完了,泡好的米線還有一些。賣不掉就給一些老陳師傅,再帶回去請養豬場的老金師傅,張旭萍,曹大爺,還有那三個大學生吃。
張紅英正在心不在焉的斬雞。除了挖樹工人,別人買雞都不會買整隻的。
突然聽見一個怯怯的聲音:“老闆,你是廣西人嗎?”
張紅英扭過頭去,門外一個又瘦又小的男生,臉上堆滿了笑容,又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