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文明交鋒 (第1/2頁)
頂蕩八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南海明珠港,一場特別的會議正在舉行。這是第一次東西方商貿文化交流大會,與會者不只有商人,還有各國的學者、航海家和文化使者。
會場設在明德堂南洋分堂。大廳正中懸掛著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圖,東西方的航線在上面交織成網。但此時,氣氛有些緊張。
"你們的要求不合理!"一位西方商人站起來,"航海技術是我們花費巨資研發的,憑什麼要無償分享?"
"大海是共同的,"一位阿拉伯商人反駁,"航路也應該是共同的。你們這是在壟斷海上貿易!"
爭論漸漸激烈。表面上是關於航路和費用,實際上涉及更深層的文明衝突:東方強調和諧共生,西方主張競爭法則。
葉知秧靜靜聽著這些爭論。她知道,這不只是簡單的利益之爭,而是不同文明理念的碰撞。
"諸位,"她終於開口,"讓我講個故事。"
她講述了一個古老的寓言:幾個盲人摸象,各自都只摸到一部分,就爭論象的真實模樣。直到他們互相分享經驗,才得出完整的認識。
"航海知識又何嘗不是如此?"她說,"每個文明都有自己的智慧,只有互相學習,才能獲得更完整的認識。"
這個簡單的故事似乎觸動了什麼。一位年長的西方航海家若有所思:"確實,我們引以為傲的航海技術,其實也借鑑了阿拉伯人的天文導航。"
"而阿拉伯的天文學,"一位波斯學者補充,"又與中國的天文觀測有密切關聯。"
氣氛開始緩和。與會者逐漸意識到:任何文明的進步,都是在交流中實現的。想靠壟斷來維持優勢,終將走向封閉。
一位出人意料的支持者站了出來——是西方艦隊中一位頗有學識的軍官。
"我必須承認,"他說,"單純依靠武力控制航路的做法是短視的。我在東方航行多年,深知這裡的航海智慧絕不亞於我們。與其對抗,不如合作。"
葉知秧抓住這個機會,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為什麼不建立一個國際航海研究院?讓各國的航海家一起研究,共同發展?"
這個提議引發了熱烈討論。支持者認為這能促進航海技術的發展,反對者擔心商業機密會洩露。
"諸位想想,"葉知秧說,"如果當年鄭和下西洋時獨佔航海技術,或者馬可·波羅封鎖絲路資訊,世界會是什麼樣子?正是因為知識的交流,才促進了文明的進步。"
她進一步闡述了設想:研究院將採取會員制,各方平等參與,共同研究,共享成果。但每個成員都要遵守共同制定的規則。
"這不就是你們西方提倡的契約精神嗎?"她對西方代表說,"而'和而不同',又何嘗不是東方的智慧?"
這種將東西方理念結合的方式,讓雙方都感到了尊重。漸漸地,反對的聲音減弱了,取而代之的是建設性的討論:如何構建這個機制,如何平衡各方利益。
一個意外的支援來自商人群體。他們最清楚:航路壟斷帶來的高額利潤看似誘人,但長遠來看,開放合作才能帶來持續的繁榮。
"與其把錢花在護航和對抗上,"一位有遠見的商人說,"不如投資在技術研究和人才培養上。"
會議持續了三天。最後,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決議誕生了:成立"海上絲路研究院",致力於航海技術的研究和文化的交流。
研究院的章程凝聚了各方智慧:
- 成員國平等參與;
- 研究成果共享;
- 尊重文化差異;
- 促進和平貿易。
"這不僅是航海問題的解決方案,"葉知秧對林月笙說,"更是不同文明和諧共處的新模式。"
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