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智者謀局 (第1/2頁)
頂蕩八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南洋分堂內,一群明德堂培養的人才正在緊張討論。桌上鋪著各種海圖和情報,牆上密密麻麻貼滿了分析資料。這些年輕的智者們正在尋找化解海上危機的方案。
"看這裡。"李元鋒指著海圖說。這位曾經的倔強少年如今已是南洋分堂的主事,"西方艦隊的活動並非隨意而為,他們是在構建一個完整的海上控制網。"
他用紅線在地圖上標註出幾個關鍵點:"這些都是重要的貿易港口,也是必經的補給點。他們透過控制這些節點,實際上就控制了整個航路。"
"但他們有個致命弱點。"一位精通航海的學子說,"他們對南洋水文和季風規律並不瞭解。他們強制推行的航線,其實遠非最優選擇。"
葉知秧聽著這些分析,眼中閃過讚許的光芒。這正是教育的力量——培養出能夠透過表象看到本質的人才。
"既然如此,"她說,"我們就從這裡破局。"
一個周密的計劃隨即展開。首先,要掌握更全面的資訊。師生們分成幾個小組:
- 航路組研究水文和氣候;
- 商情組分析貿易資料;
- 情報組收集各方動向;
- 外交組負責溝通聯絡。
最特別的是"民智組"。他們的任務是走訪各地漁民和水手,收集民間的航海智慧。
"這些在海上討生活的人,"葉知秧說,"往往掌握著最實用的知識。"
果然,調查帶來了意外收穫。一位老漁民指出了幾條不為人知的"小航道"。這些路線雖然曲折,但能避開西方艦隊的控制點。
更重要的發現是:各地漁民都有自己的導航方法。有的靠觀察海水顏色判斷洋流,有的從雲層變化預測風向,還有的能根據海鳥活動推斷天氣。
"這些都是寶貴的智慧!"葉知秧興奮地說,"如果能把這些經驗系統整理,再結合現代航海技術"
一個大膽的想法誕生了:編撰一部《南洋航道志》,彙集各地航海知識。這不是簡單的航海指南,而是要創造一套新的航海體系。
工作立即開始。各組貢獻自己的專長:
- 航海專家提供技術指導;
- 本地水手分享經驗;
- 製圖師繪製詳細海圖;
- 學者們整理歸納資料。
正當工作緊張進行時,一個意外的訪客來了——是一位遠道而來的阿拉伯商人。
"我們在波斯灣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他說,"那些西方人想壟斷航海知識,但他們忽視了一點:海洋是相通的,智慧也應該是相通的。"
這位商人帶來了阿拉伯的航海典籍,裡面記載了許多獨特的導航技術。這些與中國傳統的航海智慧互相印證,往往能產生新的啟發。
葉知秧由此想到:何不把這個計劃擴大,邀請各國航海家合作編撰航海指南?
這個提議得到熱烈響應。很快,來自波斯、天竺、阿拉伯等地的航海專家紛紛加入。每個地方都貢獻了獨特的智慧:
- 波斯人擅長天文導航;
- 阿拉伯人精通製圖;
- 天竺人瞭解季風規律;
- 中國人熟悉水文地理。
更令人欣慰的是,一些原本被西方艦隊"保護"的商船也暗中提供幫助。他們帶來了西方的航海技術資料,為比較研究提供了重要參考。
"看,"葉知秧對林月笙說,"這才是化解危機的關鍵——讓知識自由流動,讓智慧相互啟發。任何想壟斷知識的企圖,最終都會失敗。"
但對手的反應也很快。西方艦隊察覺到了這個計劃,開始採取行動:
- 加強情報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