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商道興邦 (第1/2頁)
頂蕩八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明德堂新建的商學堂內人頭攢動。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第一批商業專科的學生將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臺下不僅坐著官員和教習,還有來自各地的商賈巨擘。
"諸位請看,"一個年輕學生正在展示一份精心製作的商業方案,"這是我們研究設計的新型商號管理制度。它採用'股份制'形式,可以集合更多人的資金和才智。"
臺下一位老商人皺眉:"股份制?這不是西域那邊的做法嗎?"
"正是借鑑了西域商法,但我們做了改良。"學生解釋道,"比如加入了我們傳統的'義利並重'理念。股東不只追求利潤,還要承擔社會責任。"
他展開詳細的章程:如何分配利潤,如何約束行為,如何承擔責任,都有明確規定。最特別的是,還專門設立了"義舉基金",用於救災助困。
葉知秧在一旁聽得連連點頭。當初設立商學堂時,很多人反對,認為"商道市儈"。但她堅持認為,正規的商業教育反而能提升商人的格局。
接下來是另一組學生的展示。他們研究的是"互市制度":如何在邊疆設立貿易區,既繁榮經濟,又維護安寧。
"最關鍵的是信用體系。"一個來自邊疆的學生說,"我們設計了一套'信用評級'方法,根據商家的誠信記錄給予不同待遇。這樣可以促進守信經營。"
正說著,一個意外的支持者站了出來:竟是當年最反對商學堂的周家大掌櫃。
"老朽以前認為,商道不過是買賣之術。"他感慨道,"現在才明白,真正的商道是經世之道。你們這些新方法,確實解決了我們多年的困擾。"
這時,林月笙帶著幾位重臣到訪。他們正在研究如何改革商業制度,想來聽聽學生們的想法。
一個特別的建議引起了他們的注意:設立"商務衙門",專門管理商業事務。這個機構不同於傳統的商稅部門,而是要為商業發展提供服務和規範。
"有意思。"林月笙說,"繼續說說具體設想。"
學生們早有準備,展示了詳細方案:
衙門分設幾個部門:
市場監管司:維護市場秩序;
商貿促進司:協助貿易發展;
信用評判司:建立信用制度;
商事調解司:處理商業糾紛。
更新穎的是,他們建議衙門要吸納商界代表參與決策,"因為只有瞭解商業實務的人,才能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政策。"
這個建議在朝中引起了爭議。有人擔心讓商人參與政務會"壞了規矩"。但葉知秧支援這個想法:
"商業繁榮關係民生,制定商業政策,當然要聽取商界意見。這正是我們一直倡導的'實學致用'。"
隨後的展示更加精彩。有學生研究了"商業票據"制度,可以讓資金流轉更便利;有人設計了"商業保險"方案,幫助商家分散風險;還有人提出了"商學徒制",規範商業人才培養。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個"商業資訊網"的設想:在各地設立資訊站,收集和傳播市場訊息,幫助商家把握商機。這個提議立即得到了商界的響應,不少商家表示願意出資建設。
但挑戰也隨之而來。有人指責商學堂"教唆逐利",違背"重農抑商"的傳統。
"重農抑商的真意是什麼?"葉知秧反問,"不是反對商業,而是反對投機取巧。我們教的恰恰是正當經商之道,這正是端正商道的根本。"
為了證明這一點,商學堂的學生們自發組織了"義商聯盟"。他們不但要做到誠信經營,還要承擔社會責任。當地方發生災害時,聯盟成員主動降價供應物資,贏得了百姓的稱讚。
一個更大的機遇很快出現。西域使節帶來訊息:絲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