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由奢入儉難 (第1/2頁)
季宇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季宇寧,你那兒還有沒有這期的人民文學雜誌啊?”
梁小胖眼巴巴的問道。
“沒有啊,我今天還沒看到這期雜誌呢。
一般人民文學雜誌社編輯部每次都會給我這個作者寄一本樣刊,不過,我估計這期的樣刊可能是寄到我們家去了。
你們怎麼為了看一期雜誌還要排隊,明天再看不就完了嗎?”
“季宇寧,你不知道,我們下午剛上通識大課的時候,陳見功和黃貝佳都說起剛看完的你這篇小說人到中年。
陳見功說,這是他幾年來看到的最感動他的一篇小說。
黃貝佳她說這篇小說將來一定是一篇偉大的作品。她覺得你這篇小說人到中年比牧馬人和傷痕還要更好。
還有給我們上課的謝冕老師,他自己看完了都激動的流眼淚了。
這一下整個大教室所有的人都轟動了,大家就開始分著排隊,就跟食堂打飯似的,一共八本雜誌,一下排了八隊。
我是排在第7個,那第6個人答應看完了,一定給我送過來。
排在我後面的是中文系的一個女生,我答應看完了給她送過去。
我們都是一個盯一個的。
後來查小英和王小平兩個人跑出去,到處去買這本雜誌,直到上完課,她們倆才跑回來,小查說,她把海淀這邊的郵局全轉遍了,都快跑到城裡了,這期雜誌已經全賣光了。”
梁小胖越說越有點兒急不可耐了,季宇寧看著小胖子眼鏡後邊的眼睛在不斷的放光,心裡覺得挺有意思。
其實這篇小說人到中年,前世就是他母親寫的。是他母親的代表作。
這本小說是1980年1月發表在收穫雜誌上的。
小說透過一個普通的中年眼科女醫生陸文婷在長期的超負荷的工作中,終於因過於疲勞而倒下的悲劇故事。大膽地揭示了當時的社會現實,也就是知識分子的價值、貢獻與不相稱的社會待遇之間的矛盾,尖銳地批評了此前對知識分子的冷漠與歧視,發出了尊重人才、尊重知識的強烈呼籲。
當時這篇小說,在整個知識分子的群體裡產生了極大的共鳴。
小說的作者,也就是梁小胖的母親說過,“有的同志把陸文婷比作天上的一顆星星,說她在我們的生活中靜悄悄地放著光芒。
我同意這個比喻。
我認為,正是千千萬萬這樣的星星,組成了我們社會主義祖國燦爛的夜空。
他們不求聞達,只把自己的血與力獻出來,
為了下一代,為了我們多難的祖國。
他們是偉大的一代人,
正如他們的前輩一樣。”
巴老爺子也曾經充滿深情的說過,“我多麼希望我能寫一部像《人到中年》那樣的小說”。
進而感到,“越來越多的讀者在小說裡看到了他們的面影。
的確,到處都有陸大夫,她(他)們就在我們的四周。
她(他)們工作、受苦、奮鬥、前進,
或者作出成績,或者憔悴死去……
小說真實地反映了我們的生活。”
“正是靠了這無數默默地堅持工作的中年人,我們的國家才能夠前進。”
那時候,小說的誕生距離1977年下半年國家提出落實知識分子的政策,已經過去了兩年多的時間。那時候很多知識分子的待遇已經有所改善。
而這一世,季宇寧把這篇小說提前到了1978年的3月份,這時知識分子的待遇還是很差的。可以說,還沒有看到太多改善的跡象。
所以他之前就有預感,這篇小說會比前世的反響更熱烈。
今天看來,果然如此。
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