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汪廣洋的小心思(求追讀) (第1/2頁)
一兩豬頭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下不僅是孔照,聽聞朱元璋如此說的眾大臣們,都不樂意了。
這可是讀書人的祖宗以及精神象徵。
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儒家就是天下讀書人的指路明燈。
無論是朝代變化,還是天災人禍,只要讀書,都是學的儒家之道。
朱熹聖人的“程朱理學”,在蒙元就被指定為官學。
如今大明亦是如此。
可是今天聽朱元璋的口吻,這是要準備改變官學,這讓眾人哪裡還能沉得住氣?
這不是這些人這麼多年讀的書都白讀了麼。
要知道,讀書人最在乎的就是“正統”二字。
因為官學確定了禮節,比如傳嫡不傳庶,傳長不傳幼!
這些都是聖賢書中早已經規定了的,千百年來,大家也基本上都是按照這個規矩去做。
可是如今官學若是變了,那以前的規矩說不得也會變,這就讓這些讀書人們很是不適。
特別是這些文官們,以前的之乎者也,恐怕再也不會是有利的說服依據。
以前還能靠聖人之言,來勸說皇上。
如果改變官學,孔孟不再是國家正統,那自己等人以後豈不是空口說白話了?
以後無論說的什麼,都會顯得蒼白無力。
眾人想到此,打定主意,今日就是撞死在這奉天殿上,也決不能讓此事發生。
奉天殿中,眾文官們激憤,此時都是諫言。
看著眼前的情況,老朱的臉色越來越黑。
這些人,一旦觸碰到他們的利益,立馬變得積極了起來。
這是老朱定好的國策,又豈會因為這些人更改?
朱元璋冷眼旁觀著這些大人們的舉動,面無表情的他的聽著他們的諫言。
文官們仗著人多,想著朱元璋法不責眾,頓時七嘴八舌,朝堂之上,聲音亂作一團。
朱標沒有動,他心裡清楚,現在的情況,他昨天就已經想到了。
皇上肯定有辦法解決,自己現在出面治標不治本。
眾武將們一幅看戲的姿態。
畢竟他們沒有什麼學識,管你是孔孟還是其他,和他們關係不大。
看著這些平常一個個講究舉止有禮,溫文爾雅的讀書人,此刻為了一件在眾武將們眼中,微不足道的小事,而爭的臉紅脖子粗,倒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看看,都有幾個老儒,準備捲起袖子死諫了。
孔照此時站在人群中,倒也沒有多話。
畢竟他要說的都已經說了,這些文官們既然已經明白其中道理,恐怕已經不用自己再多說什麼了。
他本來也是無心一問,也是沒有想到,皇上居然再下如此大的一盤棋。
此刻看著高坐在龍椅上的朱元璋,他的心裡隱隱不安。
自己無意中破壞了皇上的佈局,依照他的性格,恐怕事後自己絕不會好過,只能希望看在孔家的面子上,能夠輕饒自己。
所以,孔照現在不敢再出風頭,要不然就是純純的作死行為了。
胡惟庸眼中精光閃動。
看著面無表情的朱元璋,再看看站立於一旁的太子朱標,也是默不作聲,靜靜的看著面前的一切。
胡惟庸明白了,不但是今日所提的方法是皇上和太子,父子二人商量好的,恐怕就連現在的局面,兩人也心中有數,早就知道會如此。
依照胡惟庸對皇上的瞭解,既然能預料到此種局面,那就肯定會準備解決之法。
目前任由這些大臣們吵鬧,恐怕是故意為之。
想通了此節,胡惟庸打定主意,不能摻和其中。
這個時候,亂出頭可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