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孔孟一鍋端?(求追讀) (第1/2頁)
一兩豬頭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可是現在,朱元璋有些猶豫。
標兒如今身邊輔佐之人很多,可是實幹能用之人,卻是不多。
自己當初文有李善長,劉伯溫他們,才更好的開創了大明。
雖然標兒日後不必像自己一樣艱辛,可是標兒向來仁厚,還是需要一些有識之士,幫他出出主意才行。
宋濂垂垂老矣,雖是大儒,卻不堪大用,只能做做文章。
這林然到是有才,不過以書觀人,定是內心桀驁之輩,就怕標兒將來駕馭不住。
朱元璋一時沒有拿定主意。
“父皇,學校之事,要不明日早朝之上拿出來議議?”
朱標不知道老朱此時的想法,也想不到,林然剛立了如此大功,卻已經身處險境。
“行吧,那就等明天議過之後,再執行吧。“
畢竟學校之事牽扯眾多,不是一時半會能解決的,還是得需要群臣出力。
想到這些文臣,朱元璋就是一陣頭大。
畢竟誰每天面對一些老夫子們,誰都會頭疼。
而且這些人翻來覆去就是那些話,也沒有個新意。
不過這是國事,想要做好,無論如何還是要議一下的。
“標兒,雖然咱看不起讀書人,可是咱大明卻不能沒有讀書人!這點,你要記清楚。”
“如今咱為什麼要建學校?就是要培養和朝廷這些腐儒們不一樣的讀書人。”
“咱要的是,內心忠於咱大明,忠於咱老朱家的讀書人。”
朱標靜心聆聽,他知道,這是父皇在教導自己。
“父皇,如今你龍體正盛,此事倒不必如此著急。”
“豈不聞楚王好細腰?”
“父皇如此求才,上行下效之下,朝廷定會很快就煥然一新。”
朱元璋沉默,真的如此簡單,那就好了。
翌日,早朝
朱元璋高坐在奉天殿上,百官叩頭。
禮畢。
朱標向前,開口說道;
“稟父皇,兒臣有本要奏!”
這是昨天朱標和朱元璋已經定下的國策,不過還是要走個程式。
“准奏!”
朱標立於百官前,聲音洪亮的說道;
“稟父皇,日前,兒臣收到各地來的文書,都言當地官員數量稀少,希望朝廷可以加派人手。”
“兒臣本想從六部之中抽調,不曾想,六部官員有些也尚未滿員。”
“針對這種情況,兒臣此次提議我大明朝廷開放實習生之策。”
畢竟林然不是朝堂之人,因此這個想法只能說是朱標自己想的。
百官聽聞實習生,很是稀奇。
畢竟現在朝廷官員緊缺,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有些人都身兼多職。
可是眾人卻不敢有絲毫抱怨。
幸虧這兩年雖然斷了科舉,還有舉薦制度。
要不然這偌大的一個朝廷,恐怕都運轉不過來。
不過人才哪有那麼容易,特別是剛安定下來,哪有那麼多的讀書人。
所以百官也是一直束手無策。
朱標當下就將實習生細緻的和百官講了一遍。
雖然名字大家沒聽過,不過都是久居官場之人。
在朱標的仔細解說下,眾人都明白了其中的好處。
有了這實習生,恐怕每個人都能輕鬆不少。
而且那些以前沒人願意做得事情,以後也不用怕得罪人了,全都讓實習生去做,豈不是對實習生最好的鍛鍊?
想到此,眾人看向朱標的眼神都充滿了敬佩。
不愧為咱大明的額太子,能想出如此辦法,大明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