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樂小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品書網www.vodt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那是一個陽光熾熱的夏日,我跟著年輕的太爺爺走在前往南陽的路上。天空湛藍如洗,驕陽似火,烤得大地熱氣騰騰。
走著走著,我們在路邊看到一位面容愁苦的路人,他蹲在一棵大樹下,不停地用手揉著自己的肩膀和後背,嘴裡還時不時地發出痛苦的呻吟聲。
太爺爺見狀,上前關切地詢問:“這位兄臺,您這是怎麼了?”
路人抬起頭,一臉無奈地說道:“我這肩膀和後背疼了好多天了,起初只是有些痠痛,我以為是幹活累著了,沒當回事。可這幾日越發嚴重,疼得我晚上都睡不好覺,胳膊都抬不起來了。”
太爺爺讓他詳細描述一下疼痛的感覺和部位,路人指了指自己後背靠近肩胛骨內側緣的地方,說那裡像是有一根筋扯著,又疼又緊。
太爺爺略作思考,開始為他進行中醫辨證論治。經過一番仔細的觀察和詢問,太爺爺判斷他是由於外感風邪,加之勞累過度,導致氣血瘀滯,經絡不通。
太爺爺對他說:“我或許能幫你緩解這疼痛。”路人聽了,眼中立刻燃起了希望的光芒。
太爺爺讓路人坐好,準備為他針刺附分穴。太爺爺對我說:“附分穴位於背部,在第 2 胸椎棘突下,旁開 3 寸。此穴有祛風散寒、舒筋活絡之效,正適合這位兄臺的病症。”
只見太爺爺取出隨身攜帶的銀針,準確地刺入附分穴。行針片刻後,路人驚喜地說:“哎呀,感覺有一股熱氣在往疼的地方走,舒服多了!”
太爺爺又留針了一會兒,然後起針。路人活動了一下肩膀和後背,臉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真是神了!疼痛減輕了大半,太感謝您了!”
太爺爺微笑著說:“回去後多注意休息,別再過度勞累,這病就能好得更徹底。”
告別了路人,我和太爺爺繼續踏上了前往南陽的路,而太爺爺那精湛的醫術,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
後來聽太爺爺給我講,“附”,意味依附、附屬;“分”,表示分別、分支。這兩個字的組合,不僅揭示了此穴位與周邊經絡氣血的緊密相依,更彰顯了其獨特的氣血分佈特徵。而這一穴名背後,還隱匿著更深層次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附”常象徵著歸附、順從,蘊含著順應自然規律、和諧共生的理念。“分”則與“合”相對,體現了陰陽的相互轉化與平衡。附分穴之名,恰似在傳達一種順應氣血執行的自然之道,透過合理的“分”與“附”,維持人體氣血的陰陽平衡。
從中醫的氣血執行理論審視,附分穴所處之位,氣血猶如江河之水,匯聚又分流。其氣血的流動並非無序可循,而是遵循著既定的規律和脈絡。當人體氣血充沛且執行暢達時,身體各部位得以充分滋養,功能正常;一旦氣血失和,疾病便可能乘虛而入。
附分穴之所以能對多種病症施展治療之能,關鍵在於其對氣血的精妙調節。中醫認為,風邪侵襲乃導致諸多疾病的重要肇因之一。風邪變化無常,善行數變,一旦侵入人體肌表,便會致使經絡氣血阻滯不暢。附分穴恰能祛風散邪,憑藉對氣血的“分”與“附”,驅散風邪,恢復經絡的通暢無阻,進而緩解因風邪引發的頭痛、頸項強痛等症狀,此乃“分”風邪、“附”正氣之效。
再者,人體的陽氣對於維繫生命活動舉足輕重。陽氣虧虛時,易出現畏寒、肢冷等症候。附分穴具有振奮陽氣的獨特功效,能夠補充人體陽氣之不足,增強機體的抵禦能力,改善陽虛所致的諸般病症,實現陽氣的“分”布與“附”存。
在治療肩背疼痛方面,附分穴更是功勳卓著。由於長期伏案勞作、姿勢欠妥等緣由,肩背部的肌肉和經絡往往處於緊張和疲憊之態,氣血瘀滯。附分穴透過對氣血的精準“分”配,使瘀滯的氣血得